冷字详情
冷
冷字概述
〔冷〕字拼音是(lěng),部首是冫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冷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冫、令”,五行属水。
〔冷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仌( bīng ),冰,令声。本义是凉。
〔冷〕字仓颉码是IMOII,五笔是UWYC,四角号码是38132,郑码是TDOW,中文电码是0397,区位码是3268。
〔冷〕字的UNICODE是U+51B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19,UTF-32:000051B7,UTF-8:E5 86 B7。
〔冷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838,属常用字。
〔冷〕字的近义词是凉,反义词是暖、热,异体字是冷、𠘤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3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2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9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魯朾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魯杏切,𡘋令上聲。《說文》:寒也。从仌,令聲。《六書正譌》:別作泠,非。泠乃水名。《南史・齊樂預傳》:人笑褚公,至今齒冷。《增韻》:淸甚也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〈前趙錄〉南徐州刺史令道,字安義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力鼎切;《集韻》:朗鼎切,𡘋靈上聲 —— 㓑冷,寒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郎丁切,音靈 —— 泠凙。吳人謂冰曰冷凙。
注解
〔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冫部。
〔冷〕字拼音是lě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冫、令。
〔冷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仌( bīng ),冰,令声。本义是凉。
〔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ěng] ⑴ 温度低,与“热”相对⑵ 寂静,不热闹⑶ 生僻,少见的⑷ 不热情,不温和⑸ 不受欢迎的,没有人过问的⑹ 突然,意料以外的⑺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魯打切頁碼第383頁,第18字續丁孫
冷
寒也。从仌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魯皿反頁碼第930頁,第5行,第2字述
寒也。從仌令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魯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282頁,第4字許惟賢第993頁,第4字
寒也。从仌。令聲。
段注魯打切。十一部。
白话解释
冷,天寒。字形采用“仌”作边旁,“令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仌、令聲。「仌」字古代同「冰」,取冰裂開時的紋路來表示寒凍;「令」標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冷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57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66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2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01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54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69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82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65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33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01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82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2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31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4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99頁【崇文】第399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3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320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61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