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字详情
漏
漏字概述
〔漏〕字拼音是(lòu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4画。
〔漏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屚”,五行属水。
〔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屚( lòu )声。本义是漏壶的简称。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。
〔漏〕字仓颉码是ESMB,五笔是INFY,四角号码是37127,郑码是VXFV,中文电码是3345,区位码是3409。
〔漏〕字的UNICODE是U+6F0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431,UTF-32:00006F0F,UTF-8:E6 BC 8F。
〔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3168,属常用字。
〔漏〕字异体字是屚、漏、𢉀、𣼣、𣾡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37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45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93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靈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郎豆切,𡘋音陋 —— 滲漏也。《說文》:漏以銅壷受水,刻節,晝夜百刻。亦取漏下之義。《周禮・夏官》:挈壷氏,掌漏刻之官。
义又,泄也。《左傳・僖四年》: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。【疏】言漏洩師之密謀也。
义又,遺失也。《荀子・脩身篇》:易忘曰漏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宮》:西北隅謂之屋漏。《詩・大雅》:尚不愧于屋漏。【箋】漏,隱也。
义又,竅也。《白虎通・聖人篇》:禹耳三漏,是謂大通。
义又,穿也。《淮南子・泰族訓》:朱絃漏越。【註】漏,穿越琴瑟兩頭也。
义又,德澤下究也。《前漢・吾丘壽王傳》:天下漏泉。【註】言潤澤下霑,如屋之漏。
义又,江名。《水經注》:榆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,復出蝮口,謂之漏江。
义又,井名。漏井,所以受水潦者。見《周禮・地官》鄭註。
音又,《正韻》:盧侯切,音樓。《禮・內則》馬黑脊而般臂漏,《周禮》作螻。【註】漏當爲螻,言如螻蛄臭也。
注解
〔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漏〕字拼音是l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屚。
〔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屚( lòu )声。本义是漏壶的简称。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。
〔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òu] ⑴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⑵ 泄露⑶ 脱逃或无意放过⑷ 〔~壶〕古代计时器,铜制有孔,可以滴水或漏沙,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。简称“漏”,如“铜壶滴~”(亦称“铜壶刻漏”),“~尽更深”。⑸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后切頁碼第376頁,第9字續丁孫
漏
以銅受水,刻節,晝夜百刻。从水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勒豆反頁碼第920頁,第3行,第1字述
㠯銅受水刻節,晝夜百刻。從水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屚音漏,屋屚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后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26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85頁,第1字
㠯銅受水。刻節。晝夜百節。
段注百節各本作百刻。今依《韵會》所據小徐本訂。晝夜以百節之。故爲刻者百。因𧦝百刻矣。《周禮》挈壼氏。凡喪,縣壼以代哭者。皆以水火守之。分以日夜。注云:以水守壼者,爲沃漏也。以火守壼者,夜則視刻數也。分以日夜者,異晝夜漏也。漏之箭,晝夜共百刻。冬夏之閒有長短焉。《文選注》引司馬彪曰:孔壼爲漏。浮箭爲刻。下漏數刻。以考中星,昏明星焉。按晝夜百刻。每刻爲六小刻。每小刻又十分之。故晝夜六千分。每大刻六十分也。其散於十二辰。每一辰八大刻,二小刻。共得五百分也。此是古法。《樂記》。百度得數而有常。注云:百度,百刻也。《靈樞經》。漏水下百刻。以分晝夜。
从水屚。取屚下之義。屚亦聲。
段注此依《韵會》而更考定之如此。屚,屋穿水下也。故云取屚下之義。盧后切。四部。今字皆假漏爲屚。
白话解释
漏,用铜壶盛水,在铜壶上刻上滴水进度标记,一个昼夜的时间长度(24小时),在铜壶上对应为为一百个刻写标记(即每一个刻写 标记对应14.4分钟),以此计时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屚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之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屚聲,表示音讀,也表示水屚下的意思。隸變作,楷定作漏,規範字作「漏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篆文又有屚字,從雨在尸下,尸是屋頂的象形,以表示屋子漏雨的狀況。楷定作屚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規範字一般不用屚。正體字除將屚收作漏的異體字外,也收為正字(罕用字)。
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45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54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1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96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9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49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80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59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06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7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77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8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189頁【補遺】第1770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86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88頁【崇文】第39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1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25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49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