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字详情
履
履字概述
〔履〕字拼音是(lǚ),部首是尸部,总笔画是15画。
〔履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尸、復”,五行属水。
〔履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,从尸,即人;从彳( chì 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。一般用“屦”称鞋子。用“鞋”是唐以后的事了。本义是践踏。
〔履〕字仓颉码是SHOE,五笔是NTTT,四角号码是77247,郑码是XMKR,中文电码是1462,区位码是3436。
〔履〕字的UNICODE是U+5C6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653,UTF-32:00005C65,UTF-8:E5 B1 A5。
〔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3312,属次常用字。
〔履〕字异体字是履、𡲟、𡳐、𢔃、𨂠、𨇐、𩕎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17頁,第2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03頁,第4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43頁,第5字
音《廣韻》:力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兩几切;《正韻》:良以切,𡘋音里。《說文》:足所依也。本作𡳐,今作履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履,禮也。【註】禮可以履行也。《釋名》:履,飾足以爲禮也。《字書》:草曰屝,麻曰屨,皮曰履,黃帝臣於則造。
义又,踐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履霜堅冰至。《詩・齊風》:履我卽兮。【註】躡我之跡,而相就也。又,《左傳・僖四年》:賜我先君履。【註】謂所踐履之界也。
义又,以履加足亦曰履。《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良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履我。良因長跪履之,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
义又,祿也。《詩・周南》:福履綏之。【註】履,祿。綏,安也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注解
〔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。
〔履〕字拼音是lǚ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尸、復。
〔履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,从尸,即人;从彳( chì )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。一般用“屦”称鞋子。用“鞋”是唐以后的事了。本义是践踏。
〔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ǚ] ⑴ 鞋⑵ 践踩,走过⑶ 步伐⑷ 执行,实行⑸ 〔~带〕在拖拉机、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。⑹ 指领土:“赐我先君~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良止切頁碼第280頁,第4字續丁孫
𡳐
異體履
足所依也。从尸从彳从夊,舟象履形。一曰尸聲。凡履之屬皆从𡳐。
𩕎
古文履从𩑋从足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履,踐也,行也。此古義也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此字本訓踐,轉注為所以踐之具也。」
蔣注《世本》:於則作履。宋衷注:於則,黃帝臣。草曰屨,麻曰履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六矣反頁碼第711頁,第3行,第1字述
足所依也。從尸,從彳、攵、舟,象履形。一曰尸聲。凡履之屬,皆從履。
鍇注臣鍇曰:「履,行,故從彳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11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履從頁,從足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良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607頁,第2字許惟賢第705頁,第4字
足所依也。
段注𡳐依疉韵。古曰屨。今曰𡳐。古曰𡳐。今曰鞵。名之隨時不同者也。引伸之訓踐。如君子所𡳐是也。又引伸之訓祿。詩福𡳐綏之。《毛傳》曰:𡳐,祿也。又引伸之訓禮。《序卦傳》,詩《長發》傳是也。𡳐禮爲疉韵。𡳐祿爲雙聲。
从尸。服𡳐者也。从彳夊。
段注夊楚危切。彳夊皆行也。
从舟。象𡳐形。
段注合四字會意。良止切。按良止,誤也。當依篇,韵力几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尸聲。
段注別一說也。
凡𡳐之屬皆从𡳐。
古文𡳐。从頁。从足。
段注𡳐重首。故从頁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福履之覆乃禮之假音。
白话解释
履,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,即鞋子。字形采用“尸、彳、夊、舟”会义。“舟”像鞋子的样子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尸”是 声旁。所有与履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履”作边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履”字,字形采用“頁、足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履,金文從頁從舟,強調踩踏、踐履意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金文有增從眉,或示聲符。戰國文字有增從止,強調用腳履勘、經歷意。字至《說文》古文從足,形體仍見相承。篆文形訛,變化較大。《說文》:「足所依也。从尸从彳从攴,舟象履形。一曰,尸聲。」段注:「引伸之訓踐。又引伸之訓祿。又引伸之訓禮。」字訓祿、訓禮宜為假借。隸、楷字形都據篆文而來。
履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51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02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3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58頁,第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38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20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8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58頁,第3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803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8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49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901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571頁【補遺】第1728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0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36頁【崇文】第29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4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81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57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694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816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