𢅚字概述
〔𢅚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biǎo、biāo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𢅚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剽”。
〔𢅚〕字仓颉码是LBMFN,五笔是MHSJ,郑码是LIBK。
〔𢅚〕字的UNICODE是U+2215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9610,UTF-32:0002215A,UTF-8:F0 A2 85 9A。
〔𢅚〕字异体字是幖、褾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𢅚”,请参考“幖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97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36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7頁,第2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𤰞遙切,音飇。《說文》:幟也。《玉篇》:幡也。《正韻》:立木爲表,繫綵其上,謂之幖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頭上幟也。
注解
〔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幖〕字拼音是b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票。
〔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iāo] ⑴ 同“标”,标志。⑵ 幡:“立木为表系丝其上谓之~。”⑶ 酒店的招子。⑷ 用文字或其它事物表明。⑸ 量词,用于书卷:“有书数千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