飙字详情

biāoㄅㄧㄠ
风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+98D9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三叠字

风部

16画

12

21画 (飆)

左右结构

会意字

DDDQ 86 、 DDDR 98

IKHNK

GDQO

47810

7374

7613

U 98D9

横、撇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、撇、点

飙字概述

〔飙〕字拼音是(biāo),部首是风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飙〕字是左右结构,三叠字 (含三叠字结构),可拆字为“猋、风”,五行属水。

〔飙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风,猋( biāo )声。本义是暴风。

〔飙〕字仓颉码是IKHNK,五笔是DDDQ86,DDDR98,四角号码是47810,郑码是GDQO,中文电码是7374,区位码是7613

〔飙〕字的UNICODE是U+98D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129,UTF-32:000098D9,UTF-8:E9 A3 99。

〔飙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074

〔飙〕字异体字是𩖚𩖡𩖧𩗈𩗹

汉字解释

biāoㄅㄧㄠ

基本解释

暴风。~风。~尘。狂~。~举电至(形容声势大,速度快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风,猋( biāo )声。本义:暴风。
2.同本义。
violent storm wind; whirlwind;
飙,扶摇风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回风暴起,从下而上。感回飙而将ń。 —— 马融《长笛赋》风发飙拂。 —— 《汉书·扬雄传》飙举电至。(暴风起,闪电到。) —— 《盐铁论·世务》狂飙为我从天落。 —— 毛泽东《蝶恋花·从汀州向长沙》
狂飙(急骤的暴风);清飙;飙忽(迅急的风);飙驰(狂风大作)
3.泛指风。
wind;
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 —— 古乐府《怨歌行》
飙车(御风疾行的车。比喻车行迅速);飙起(如风般的快速兴起)
形容词
迅疾 。
swift; rapid;
飙燁(迅疾燦爛);飙风驱(疾速行驶)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86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1414頁,第34

標點整理本: 第1409頁,第9

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𤰞遙切,音標。說文》:扶搖風也。从風,猋聲。玉篇》:暴風也。沈約詩:隔年未相識,聲論動風飇。陳子昂詩:盲飇忽號怒。韓愈詩:雪霜刻似慘,獰飇摺空衢。或作颮。

又,通作猋。爾雅・釋天》:扶搖謂之猋。【註】暴風从下上。禮・月令》:孟春行秋令,則猋風暴雨總至。

又,通作熛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雷動熛至。

正字通》:俗省作颷,音標 —— 唐長安西有金颷門,《㴑原》以颷爲俗𩖨字。

注解

〔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風部

〔飆〕字拼音是b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猋、風

〔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āo] ⑴ 见“飙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甫遙切頁碼449頁,第5

異體

飆扶搖風也。从風猋聲。

颮飆或从包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甫遙切頁碼1056頁,第4行,第4

颮扶搖風也。從風猋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056頁,第5行,第1

飆或從包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甫遙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708頁,第4許惟賢1178頁,第4

颮扶搖風也。

段注司馬注《莊子》云:上行風謂之扶搖。《釋天》曰:扶搖謂之猋。郭云:暴風從下上。按《爾雅》、《月令》用古字。陸云:《字林》作飇。不言《說文》。此等舉一以包二耳。

从風。猋聲。

段注甫遙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古文飆。

段注各本作飇或从包。今正。班固《西都賦》。颮颮紛紛。李善,李賢注皆引颮古飇字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扶搖」即「飆」之反切,古音扶重唇。

白话解释

飙,扶搖直上穹天的风(飓风)。字形采用“風”作边旁,“猋”是声旁。“颮”,“飆”字有时采用“包”作边旁。

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90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14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853頁
4說文校箋第597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533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976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3314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638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2837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55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573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472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083頁【補遺】第17968頁
14通訓定聲第1272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182頁【崇文】第4725頁
16說文句讀第1952頁
17章授筆記第560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11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37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