𣩙字概述
〔𣩙〕字拼音是(yān),部首是歹部,总笔画是15画。
〔𣩙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歹、焉”。
〔𣩙〕字仓颉码是MNMYF,五笔是GQGO,郑码是ARZU。
〔𣩙〕字的UNICODE是U+23A5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6009,UTF-32:00023A59,UTF-8:F0 A3 A9 99。
〔𣩙〕字异体字是蔫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𣩙”,请参考“蔫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2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55頁,第2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25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:於乾切,音焉。《說文》:菸也。《韻會》:物不鮮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食物餲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依言切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正韻》:伊甸切,音宴 —— 臭草也。
注解
〔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蔫〕字拼音是ni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焉。
〔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iān] ⑴ 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⑵ 精神不振,不活泼⑶ 不声不响,悄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