𦁮字详情

𭗱

𦁮

zhòuㄓㄡˋ
糹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+2606E CJK 扩展B

糹部

14画

8

16画 (縐)

左右结构

XQUU

VFPMM

ZRRB

U 2606E

𦁮字概述

𦁮〕字拼音是(zhòu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4画

𦁮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匀、匀”或“糹、勻、勻”。

𦁮〕字仓颉码是VFPMM,五笔是XQUU,郑码是ZRRB

𦁮〕字的UNICODE是U+2606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5758,UTF-32:0002606E,UTF-8:F0 A6 81 AE。

𦁮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𦁮

zhòuㄓㄡˋ
中国人名用字。 疑同“”, 即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𦁮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3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33頁,第23

標點整理本: 第896頁,第9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側救切,音皺。說文》:絺之細者。一曰蹴也。玉篇》:縐,布也、纖也。亦作𥿲詩・鄘風》:蒙彼縐絺。【傳】絺之靡者爲縐。【疏】絺者,以葛爲之;其精尤細靡者,縐也,言細而縷縐。

又,褰縐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襞積褰縐。【註】褰縐,縮蹙之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縐,聚文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之遇切,音媰。側六切,音縬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初敎切,音抄 —— 惡絹也。

注解

〔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縐〕字拼音是zh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芻

〔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òu] ⑴ 細葛布。⑵ 纖。⑶ 皺縮。⑷ 有皺紋的。如⑸ 一種有皺紋的絲織品。如 [chào] ⑴ 劣等絹。 [cù] ⑴ 同“縬”。 [zhōu] ⑴ 〔文縐縐〕斯文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