𦬱字详情
𦬱
⺿部
共8画
上下结构
U+26B31
CJK 扩展B
𦬱字概述
〔𦬱〕字拼音是(shēng),部首是⺿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𦬱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升”。
〔𦬱〕字仓颉码是THT,五笔是ATAJ,郑码是EME。
〔𦬱〕字的UNICODE是U+26B3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8513,UTF-32:00026B31,UTF-8:F0 A6 AC B1。
〔𦬱〕字异体字是菽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1.同“菽”。见台湾教育部《 异体字字典》
2.中国人名用字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𦬱”,请参考“菽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88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0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08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式竹切,音叔。《物理論》:衆豆之總名。《詩・豳風》:禾麻菽麥。《春秋・定元年》:隕霜殺菽。【註】大豆之苗。《儀禮》〔註〕: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。
音又,《唐韻古音》:式沼反。《詩・豳風》「烹葵及菽」,叶下棗韻。
音又,《篇海》:子了切。《集韻》:通萩。詳萩字註。
义《詩》疏亦作叔,《廣韻》同「尗」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0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49字
《儀禮註》王公熬豆而食,曰啜菽。
謹按儀禮註無此文,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。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。
注解
〔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菽〕字拼音是sh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叔。
〔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ū] ⑴ 豆的总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