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字详情
生
生字概述
〔生〕字拼音是(shēng),部首是生部,总笔画是5画,是独体字。
〔生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金。
〔生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。
〔生〕字仓颉码是HQM,五笔是TGD,四角号码是25100,郑码是MC,中文电码是3932,区位码是4190。
〔生〕字的UNICODE是U+751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983,UTF-32:0000751F,UTF-8:E7 94 9F。
〔生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263,属常用字。
〔生〕字反义词是熟、死、师、卒,异体字是性、甥、𠤵、𠥱、𤯓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01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54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07頁,第25字
音《唐韻》:所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師庚切,𡘋音甥。《說文》:進也。《玉篇》:起也。《莊子・外物篇》: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,跈則衆害生。【註】生,起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產也。《博雅》:人十月而生。《榖梁傳・莊二年》:獨隂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
义又,出也。《易・觀卦》:上九,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【註】生猶動,出也。
义又,養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五曰生以馭其福。【註】生,猶養也 —— 賢臣之老者,王有以養之。《左傳・哀元年》: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訓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死之對也。《孟子》: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世咸嘉生而惡死。
义又,造也。《公羊傳・桓八年》:遂者何,生事也。【註】生,猶造也,專事之詞。
义又,性也。《書・君𨻰》:惟民生厚,因物有遷。【傳】言人自然之性敦厚,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。
义又,《左傳・僖二十七年》:於是乎出定襄王,入務利民,民懷生矣。【疏】懷生者,謂有懷 之心㊟〔謂有懷義之心〕。
义又,《詩・衞風》:既生既育,比予于毒。【箋】生謂財業也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不事家人生產作業。
义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矢人》:凡相笴,欲生而摶。【註】相猶擇也,生謂無瑕蠹也,摶謂圜也。
义又,不熟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與一生彘肩。
义又,語辭。李白〈戲杜甫〉詩:借問別來太瘦生。歐陽修詩:問向靑州作麼生。
义又,平生,疇昔也。阮藉詩:平生少年時,趙李相經過。杜甫詩:平生爲幽興,未惜馬蹄遙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凡事所從來曰生。宋高宗朝,孫楙入覲,嘗論公生明。上問何以生公。曰:廉生公。問何以生廉。曰:儉生廉。上稱善。
义又,所生,祖、父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夙興夜寐,⽏忝爾所生。【疏】當早起夜臥,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、祖也。
义又,友生,朋友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。
义又,先生,師之稱;諸生,弟子之稱。韓愈〈進學解〉:諸生弟子,事先生于兹有年矣。《史記・酈生傳》:高祖謂酈食其,以萬戸封生㊟〔謂酈食其曰:緩頰往說魏王豹,能下之,以魏地萬戸封生〕。【註】師古曰:生,猶言先生。文穎曰:諸生也。
义又,先生,父兄也。《論語》:有酒食,先生饌。
义又,《儀禮・士冠禮》:遂以摯見於鄕大夫、鄕先生。【註】鄕先生,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薦紳先生難言之。
义又,《詩・商頌》:以保我後生。【朱註】我後生,謂後嗣子孫也。
义又,門生。裴皥詩:三主禮闈年八十,門生門下見門生。
义又,蒼生,民也。《晉書・謝安傳》:安石不出,其如蒼生何。張協〈雜〉詩:冲氣扇九垠,蒼生衍四垂。
义又,《前漢・郊祀志》:故神降之嘉生。【註】師古曰:嘉生謂衆瑞。
义又,〈楚語〉:滯則不震,生乃不殖。【註】生,人物也。
义又,水名。《山海經》: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,生水出焉,而東流注于河。【註】卽奢延水也,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,東北流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漢生臨,明生甫申。又,微生、浩生,俱複姓。
义又,與牲同。《前漢・昭帝紀》:令破烏桓,斬虜獲生有功。【註】獲生口也。
义又,與狌同。汲冢《周書》:郭都生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所敬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所慶切,𡘋音貹 —— 產也。《字彙》:俗謂雞生卵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所景切,音眚 —— 育也。《論語註》:四乳生八子。陸德明《音義》:生,所幸反。又如字。
音又,《正韻》:息正切,音性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徒》:以土會之灋,辨五土之物生。【註】杜子春讀爲性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師莊切,音商。傅毅〈舞賦〉:在山峨峨,在水湯湯;與志遷化,容不虛生。
音又,叶桑經切,音星。《詩・小雅》:雖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叶寧平。東方朔〈七諫〉:觀天火之炎煬兮,聽大壑之波聲;引八維以自道兮,含沆瀣以長生。
音又,叶尸連切,音羶。《黃庭經》:內養三神可長生,魂欲上天魄入淵,還魂反魄道自然。
卷目:考證・午集上 部首:生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4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9頁,第4字
《韓愈・進學解》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。
謹按原文無諸生弟子句。今改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。
注解
〔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生部。
〔生〕字拼音是shēng,独体字。
〔生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。
〔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ēng] ⑴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,并能发展长大⑵ 造出⑶ 活的,有活力的⑷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⑸ 生活,维持生活的⑹ 整个生活阶段⑺ 发出,起动⑻ 使燃料燃烧起来⑼ 植物果实不成熟⑽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⑾ 不熟悉的,不常见的⑿ 不熟练的⒀ 未经炼制的。~铁。⒁ 硬⒂ 甚,深⒃ 正在学习的人⒄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⒅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⒆ 词尾⒇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所庚切頁碼第199頁,第4字續丁孫
𤯓
異體生
進也。象艸木生出土上。凡生之屬皆从𤯓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下象土,上象出。」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𠤵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色庚反頁碼第508頁,第6行,第1字述
進也。象艸木生出土上。凡生之屬,皆從生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土者,吐出萬物。《尚書》曰:『丕冐海隅蒼生。』《春秋傳》曰:『食土之毛。』故生從屮、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所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093頁,第4字許惟賢第483頁,第6字
進也。象艸木生出土上。
段注下象土。上象出。此與𡳿出𣎵以類相從。所庚切。十一部。
凡生之屬皆从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胜熟之生宜用胜,不用生。此生乃草木出土。
《說文》云:「生,進也,象草木生出土上。」是發生為生之本義(人生之生亦作生)。至生熟之生則當用胜字,《肉部》曰:「胜,一曰不孰也。」
白话解释
生,发育进展。象草从泥土上长出。所有与生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生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之,由屮和一構形。屮,是初生之草,獨體象形;一,是表示土地,沒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。當「屮」置於「一」上,則可表示生長的意思。金文二例,其一承於甲文,顯而易見。另一作
,由
和土構形,則屬會意。因土字金文有作
,也有填實作
。戰國文字三例,或據合體象形構形,或據會意造字。篆文
,顯然承自金文、戰國文字從土、從屮而來。字經隸書,體變作
、
,前者尚留篆文之形,後者少了右側屮枝,頗失其形。楷書即據隸書第二例以定體。據楷書「生」形,上推隸書以前古文字,應由屮和土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生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92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06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9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53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44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71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518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2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8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4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0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1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354頁【補遺】第1693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0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26頁【崇文】第21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9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06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95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08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