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字详情
声
声字概述
〔声〕字拼音是(shēng),部首是士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声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士、𠃜”,五行属金。
〔声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耳,殸( qìng )声。“殸”是古乐器“磬”的本字,“耳”表示听。本义是声音;声响。
〔声〕字仓颉码是GAH,五笔是FNR,四角号码是40207,郑码是BXM,中文电码是5116,区位码是4189。
〔声〕字的UNICODE是U+58F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768,UTF-32:000058F0,UTF-8:E5 A3 B0。
〔声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54,属常用字。
〔声〕字异体字是磬、聲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6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43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77頁,第29字
义《字彙》同上(同「𡔝」)。《正字通》:俗聲字。
注解
〔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士部。
〔声〕字拼音是shē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士、𠃜。
〔声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耳,殸( qìng )声。“殸”是古乐器“磬”的本字,“耳”表示听。本义是声音;声响。
〔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ēng] ⑴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⑵ 消息,音讯⑶ 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⑷ 名誉⑸ 音乐歌舞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盈切頁碼第399頁,第11字續丁孫
聲
音也。从耳殸聲。殸,籒文磬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八音之中,惟石之聲為精詣,入於耳也深……故於文耳殸為聲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殸耳,會以耳聞殸(磬)聲之意;从口,口亦發聲器官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識征反頁碼第960頁,第2行,第1字述
音也。從耳殸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詳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36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28頁,第8字
音也。
段注音下曰:聲也。二篆爲轉注。此渾言之也。析言之,則曰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。宮商角徵羽,聲也。絲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《樂記》曰:知聲而不知音者,禽獸是也。
从耳。殸聲。
段注書盈切。十一部。
殸,籒文磬。
段注見《石部》。
白话解释
声,音响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“殸”作声旁。“殸”,籒文写作“磬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耳、從口,殸聲。從耳,表示聽聞聲音;從口,指發出聲音;殸聲,聲兼義,表示以手持槌擊殸,使其發出聲音。戰國文字字形作「從耳、殸聲」,省去口字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聲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87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03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5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2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2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31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2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85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16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3頁,第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1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57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684頁【補遺】第1777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42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38頁【崇文】第41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0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841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581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01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