䓘字详情

𭗱

jiùㄐㄧㄡˋ
艹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+44D8 CJK 扩展A

艹部

14画

8

14画 (䓘)

上下结构

ATHK

THOR THYR

ERIJ

44604

U 44D8

䓘字概述

〔䓘〕字拼音是(jiù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䓘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咎”。

〔䓘〕字仓颉码是THOR THYR,五笔是ATHK,四角号码是44604,郑码是ERIJ

〔䓘〕字的UNICODE是U+44D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624,UTF-32:000044D8,UTF-8:E4 93 98。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gāoㄍㄠ
1.拼音gāo。
2.音高。
3.[白~] 又名“䔌苏”。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树木,树身出汗如漆, 其味如糖,吃后可消除疲劳。
4.一种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83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8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6頁,第10

唐韻》:古勞切,音高。玉篇》:草名,其實似瓜,食之治瘧。

又,《山海經》:侖者之山有木焉,名曰白䓘。

又,《集韻》:巨九切,音臼 —— 亦草名也。

注解

〔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䓘〕字拼音是ji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