䣘字详情

𭗱

tángㄊㄤˊ
阝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+48D8 CJK 扩展A
三级汉字

阝部

14画

11

18画 (䣘)

左右结构

IPKB

FGNL

KOBY

97127

U 48D8

䣘字概述

〔䣘〕字拼音是(táng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䣘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堂、阝”或“堂、”。

〔䣘〕字仓颉码是FGNL,五笔是IPKB,四角号码是97127,郑码是KOBY

〔䣘〕字的UNICODE是U+48D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8648,UTF-32:000048D8,UTF-8:E4 A3 98。

〔䣘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7516

〔䣘〕字异体字是𨝦𨞱𨟐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tángㄊㄤˊ
拼音táng。古地名, 在今江苏省南京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54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6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262頁,第19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徒郎切,音堂 —— 地名。

說文》作𨟐

注解

〔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䣘〕字拼音是t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堂、⻏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郞切頁碼212頁,第23

𨟐

異體

𨟐地名。从邑㙶聲。㙶,古堂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特郎反頁碼546頁,第6行,第1

𨟐地名。從邑㙶聲。㙶,古堂字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197頁,第9許惟賢526頁,第9

𨟐地名。从邑。㙶聲。

段注徒郞切。十部。《玉篇》䣘𨟐二同。引續《漢書》云:廣陵䣘邑也。按續《漢書》謂司馬彪《郡國志》也。今志作堂邑。云故屬臨淮。《春秋》時曰堂。考《左傳》襄十四年楚子囊師于棠以伐吳。昭二十年棠君五尚。字皆從木。而《廣韵》引《風俗通》。堂,楚邑。大夫五尚爲之。其後氏焉。字從土。葢今《左傳》從木,或誤。堂邑今江蘇江寧府六合縣是也。許但云地名。未知謂此地與否。

㙶古文堂字。

段注文字各本奪。今補。見《土部》。

䣘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19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542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416頁
4說文校箋第270頁,第21字
5說文考正第260頁,第24字
6說文今釋第93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618頁,第5字
8說文探原第3485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138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66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269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16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733頁【補遺】第17002頁
14通訓定聲第3561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69頁【崇文】第2273頁
16說文句讀第868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359頁,第5字
18古字釋要第647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