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字详情

tāngㄊㄤshāngㄕㄤ
氵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+6C64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氵部

6画

3

13画 (湯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NRT

ENSH

VYOD

37127

3282

4432

U 6C64

点、点、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撇、撇

汤字概述

〔汤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tāng、shāng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汤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𠃓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汤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昜( yáng )声。本义是热水;开水。

〔汤〕字仓颉码是ENSH,五笔是INRT,四角号码是37127,郑码是VYOD,中文电码是3282,区位码是4432

〔汤〕字的UNICODE是U+6C6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748,UTF-32:00006C64,UTF-8:E6 B1 A4。

〔汤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542,属常用字

〔汤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1tāngㄊㄤ

基本解释

热水。~雪。赴~蹈火。扬~止沸。
煮东西的汁液。米~。参( shēn )~。
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。鸡~。菜~。清~。
专指温泉(现多用于地名)~泉(温泉)。~山(在中国北京市)。
中药的剂型。~剂。~药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水,昜( yáng )声。本义:热水;开水。
2.同本义。
boiling water;
汤,热水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见不善如探汤。 —— 《论语·季氏》薪火水汤以济之。 —— 《墨子·备梯》日中如探汤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踔出汤中。 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王头随堕汤中。分其汤肉葬之。
汤羊(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);汤火(滚水与烈火);汤炭(滚水与炭火);汤婆子(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);汤浴(洗热水澡)
3.菜汤。
soup;
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。 —— 唐· 王建《新嫁娘》
汤脚(剩汤);汤玉(汤饼);汤饭
4.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。
liquid decoction of medicinal herbs;
汤粥(汤药和稀饭);汤散(汤药和散剂);汤引(药引子)
5.饮料 。
drink;
汤点(茶点);汤神(煮茶技艺高超的人);汤瓶(煮茶水用的瓶);汤茗(茶水)
6.汤池,护城河。
moat;
金汤失险,车书共道。 —— 《后汉书》
7.商朝的开国之君 Tan king。又称成汤、成唐、武汤、武王、天乙等。
汤武之道(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);汤鼎(商汤时所铸之鼎);汤刑(商汤制定的刑法);汤武(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)
8.古州名。
Tang prefecture;
9.唐置,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、朗高、鸿基之间的地区。
10.唐勃海置,金废。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。
11.山名。
Tang mountain;
12.在北京市昌平县东,有大小二汤山。大汤山三峰并峙。小汤山南有温泉。
13.在南京市东,有温泉,建有浴池,为疗养地。
14.温泉 。
hot spring;
汤井(汤泉,温泉);汤殿(温泉浴室);汤池(温泉浴池)
15.姓。
16.另见 shāng;tàng。

2shāngㄕㄤ

基本解释

〔~~〕大水急流的样子,如“河水~~”,“浩浩~~”。

详细解释

1.湯 shāng。
2.另见 tāng。

3tàngㄊㄤˋ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通“”。加热。
warm;
疾之居腠理也,汤之所及也。 —— 《扁鹊仓公列传》汤其酒百樽。 —— 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
汤羊(宰羊后,用开水煺毛);汤桶(烫酒桶)
2.触,碰。
touch;
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,也情愿一个死。 —— 明·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你汤我一汤,拷了你那腰截骨。 —— 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
3.遇上,碰上。
meet with;
好道汤着饿鬼了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4.另见 shāng;tāng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2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638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586頁,第1

唐韻》:土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他郎切,𡘋音鏜。說文》:熱水也。楚辭・九歌》:浴蘭湯兮沐芳華。

又,水名。山海經》:上申之山,湯水出焉。又,《水經注》:江水,東逕瞿巫灘,左則湯谿水注之,源出朐忍縣北。

又,谷名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湯谷涌其後。

又,州名。韻會》:廣南化外,唐置湯州,天寶時爲湯泉郡。

又,縣名。廣輿記》:湯隂縣,屬彰德府。

又,《書・虞書》〔疏〕:除殘去虐曰湯。馬融又云:雲行雨施曰湯。又,《風俗通・王霸篇》:湯者,攘也、昌也 —— 言其攘除不軌,天下熾盛。

又,《廣韻》:式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尸羊切,𡘋音商 —— 湯湯,流貌。一曰波動之狀。詩・大雅》:江漢湯湯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他浪切,音儻 —— 熱水沃也。禮・月令》:如以熱湯。

又,《集韻》:余章切,音陽 —— 與暘同。暘谷,日所出也。亦作陽。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日出于湯谷。

又,《廣韻》:他浪切,音盪 —— 與蕩通。詩・陳風》:子之湯兮。【傳】湯,蕩也。【箋】言游蕩無不爲也。

又,與盪同。前漢・天文志》:四星若合,是謂大湯。

又,《韻補》叶透空切,音通。東方朔〈七諫〉:何靑雲之流瀾兮,微霜降之蒙蒙;徐風至而徘徊兮,疾風過之湯湯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75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5頁,第30

《楚辭・九歌》浴蘭湯兮沐芳華。

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,謹省華字。

注解

〔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āng、sh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昜

〔湯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水,昜( yáng )聲。本义是熱水;開水。

〔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āng] ⑴ 熱水⑵ 煮東西的汁液⑶ 烹調後汁特別多的食物⑷ 專指溫泉(現多用於地名)⑸ 中藥的劑型⑹ 姓。 [shāng] ⑴ 〔~~〕大水急流的樣子,如「河水~~」,「浩浩~~」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土郞切頁碼373頁,第16

湯熱水也。从水昜聲。

蔣注《竹書紀年》卷上:「殷商,成湯。」梁沈約注:「名履。高辛氏之世,妃曰簡狄,以春分玄鳥至之日,從帝祀郊禖,與其妹浴于玄丘之水,有玄鳥銜卵而墜之,五色甚好,二人競取,覆以二筐。簡狄先得而吞之,遂孕,胸剖而生契,長為堯司徒,成功於民,受封於商。後十三世,生主癸,主癸之妃曰扶都,見白氣貫月,意感,以乙日生湯,號天乙,豐下銳上,晳而有䫇,句身而揚聲,長九尺,臂有四肘,是為成湯。湯在亳,能修其德。伊摯將應湯命,夢乗船過日月之傍。湯乃東至于洛,觀帝堯之壇,沈璧,退立,黃魚雙踴,黑鳥隨之,止于壇,化為黑玉,又有黑龜,竝赤文成字,言夏桀無道,湯當代之。檮杌之神見于邳山。有神牽白狼,銜鉤而入商朝。金德將盛,銀自山溢。湯將奉天命,放桀。夢及天而䑛之,遂有天下。商人後改天下之號曰殷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土郎切頁碼921頁,第3行,第3

湯熱水也。從水昜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土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241頁,第1許惟賢975頁,第5

湯𤍽水也。从水。昜聲。

段注土郎切。十部。又始陽切。湯湯水盛。

白话解释

汤,热水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昜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之字形皆係從水、昜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昜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變作,楷定作湯,規範字作「汤」。

湯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39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945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711頁
4說文校箋第490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446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63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77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53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38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94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472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394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102頁【補遺】第17685頁
14通訓定聲第3521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80頁【崇文】第3917頁
16說文句讀第1597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03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040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