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字详情
北
北字概述
〔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běi、bèi),部首是匕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二、丨、匕”,五行属水。
〔北〕字仓颉码是LMP,五笔是UXN,四角号码是12110,郑码是TIRR,中文电码是0554,区位码是1717。
〔北〕字的UNICODE是U+531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271,UTF-32:00005317,UTF-8:E5 8C 97。
〔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227,属常用字。
〔北〕字反义词是南,异体字是背、北、𧉥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匕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5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2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2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:博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必墨切;《正韻》:必勒切,𡘋綳入聲。《說文》: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【徐曰】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・魯仲連傳》:士無反北之心。
义《玉篇》:方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奔也。《史記・管仲傳》:吾三戰三北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補妹切;《韻會》:蒲妹切,𡘋音背。《集韻》:違也。《正韻》:分異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分北三苗。【註】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
注解
〔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匕部。
〔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ěi、b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匕。
〔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ěi] ⑴ 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⑵ 打了败仗往回逃㈡ [bèi] ⑴ 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墨切頁碼第267頁,第16字續丁孫
北
異體北
𦮃也。从二人相背。凡北之屬皆从北。
附注唐蘭《釋四方之名》:「北由二人相背,引申而有二義:一為人體之背,一為北方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補或反頁碼第687頁,第1行,第1字述
乖也。從二人相背。凡北之屬,皆從北。
鍇注臣鍇曰:「乖者,相背違也。古人云『追奔逐北』,逐其亡者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墨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543頁,第1字許惟賢第677頁,第2字
𦮃也。
段注乖者,戾也。此於其形得其義也。軍奔曰北。其引伸之義也。謂背而走也。韋昭注《國語》曰:北者,古之背字。又引伸之爲北方。《尙書大傳》、《白虎通》、《漢・律曆志》皆言北方,伏方也。陽氣在下。萬物伏藏。亦乖之義也。
从二人相背。
段注博墨切。一部。
凡北之屬皆从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南面而立,背向北,故引申為北方。
白话解释
北,违背。字形采用两个相背的“人”会义。所有与北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北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都像兩人背對站立的樣子,所以表示相互背離。字可正反書寫,不影響其音義,因此,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。
北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27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75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1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44頁,第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25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76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0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13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37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9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6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81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279頁【補遺】第1724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828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10頁【崇文】第28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02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51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47頁,第7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487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790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