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字详情
临
临字概述
〔临〕字拼音是(lín),部首是丨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临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〢、𠂉、丶、𫩏”或“𰀢、𫩏”,五行属火。
〔临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人,左上角象人的眼睛,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。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。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察看。
〔临〕字仓颉码是LLOA,五笔是JTYJ,四角号码是28063,郑码是KDMK,中文电码是5259,区位码是3357。
〔临〕字的UNICODE是U+4E3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20,UTF-32:00004E34,UTF-8:E4 B8 B4。
〔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471,属常用字。
〔临〕字异体字是臨、𦣲、𦣷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90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9頁,第2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68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力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犂針切;《正韻》:犂沉切,𡘋音林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臨,視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又,〈大雅〉: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【箋】臨,視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臨諸侯,畛於鬼神。【疏】以尊適𤰞曰臨。《榖梁傳・哀七年》: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,有臨一國之言焉,有臨一家之言焉。【註】徐乾曰:臨者,撫有之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臨,大也。
义又,《戰國策》: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。【註】臨,猶制也。
义又,《易》卦名。
义又,車名。《詩・大雅》:以爾鉤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【傳】臨,臨車也。【疏】臨者,在上臨下之名。《釋名》:臨如字,《韓詩》作隆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哀四年》:荀寅奔鮮虞,趙稷奔臨。【註】臨,晉邑。
义又,丘名。《爾雅・釋丘》:右高名臨丘。
义又,姓。〈後趙錄〉:秦州刺史臨深。〈孔融傳〉有臨孝存。
义又,門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左稱彎崎,右號臨硎。【註】彎崎、臨硎,閽闥名。吳後主起昭明宮,於太初之東開彎崎、臨硎二門,彎崎宮東門,臨硎宮西門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力鴆切;《正韻》:力禁切,𡘋林去聲。《增韻》:喪哭。顏師古曰:衆哭曰臨。《左傳・宣十二年》:楚子圍鄭,旬有七日。鄭人卜行成,不吉;卜臨于大官,且巷出車,吉。【註】臨,哭也。【釋文】臨,力鴆切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盧東切,音隆。《詩・大雅》:后稷不克,上帝不臨;耗斁下土,寧丁我躬。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:奉虛言而望誠兮,期城南之離宮;修薄具而自設兮,君不肯兮幸臨。
音又,叶力陽切,音良。秦始皇〈祠洛水歌〉:洛陽之水,其色蒼蒼;祠祭大澤,倏忽南臨;洛濱醊禱,色連三光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下 部首: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6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5頁,第8字
《禮・檀弓》臨諸侯,畛於鬼神。
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。
《司馬相如・長門賦》君不肯兮幸臨。
謹照原文兮改乎。
注解
〔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臣部。
〔臨〕字拼音是lí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臥、品、;、臣、。
〔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ín] ⑴ 從上向下看,在高處朝向低處⑵ 到,來⑶ 遭遇,碰到⑷ 挨着,靠近⑸ 照樣子摹仿字畫⑹ 舊時指帝王上朝⑺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力尋切頁碼第269頁,第13字續丁孫
臨
監臨也。从臥品聲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品眾物也,象人俯視眾物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力尋反頁碼第690頁,第7行,第1字述
監臨。從臥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與監同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力尋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550頁,第3字許惟賢第679頁,第11字
監也。
段注各本作監臨也。乃複字未刪而又倒之。今正。
从臥。品聲。
段注力尋切。七部。
白话解释
临,俯视察看。字形采用“臥”作边旁,“品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人臣,像眾物並列之形。從人,與人的行動有關;從臣,像眼睛向下注視;
、像眾物。臨字表示向下俯視眾物之形。戰國文字從會意轉為形聲,字形作從人臣、品聲(由眾物之形形聲化而來)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臨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31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79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1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46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27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82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1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14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4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0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8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9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317頁【補遺】第1724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85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14頁【崇文】第285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0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6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543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9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