乏字详情

ㄈㄚˊ
丿部 共4画 上下结构 U+4E4F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丿部

4画

4

5画 (乏)

上下结构

指事字

TPI 86 、 TPU 98

HINO

MWVV

20302

0040

2306

U 4E4F

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捺

乏字概述

〔乏〕字拼音是(fá),部首是丿部,总笔画是4画

〔乏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丿、之”,五行属金。

〔乏〕字仓颉码是HINO,五笔是TPI86,TPU98,四角号码是20302,郑码是MWVV,中文电码是0040,区位码是2306

〔乏〕字的UNICODE是U+4E4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47,UTF-32:00004E4F,UTF-8:E4 B9 8F。

〔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147,属常用字

〔乏〕字的近义词是疲、累,异体字是𠂜𠓟𣥄

汉字解释

ㄈㄚˊ

基本解释

缺少。~味。贫~。不~其人。
疲倦。~困。~累。疲~。
无能,无用。~气。~煤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,其形略似屏风。
shield;
乏,春秋传曰,反正为乏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容也。从反正,推事。受矢者为正,避矢者为乏。故文反正为乏。 ——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凡乏用革。 —— 《仪礼·大射仪》乏参侯道。 —— 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容谓之乏,所以为获者御矢也。”
2.无功伏安,电抗性伏安单位。
var;
动词
1.假借为贬。物质财富短缺。
be short of; lack;
振乏绝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。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农不出则乏其食,工不出则乏其事。 —— 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空乏其身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下》
乏资(缺乏费用);乏力(缺少气力);不乏其人
2.荒废;耽误。
neglect;
子往矣,无乏吾事。 —— 《庄子·天地》自严奏答无滞,不敢安寝,头目臃肿,事幸无乏。 —— 《明史》
3.没有,无 。
not have;
乏趣(无味,没有兴味);乏手(手头不宽裕);乏角儿(没有名气的演员)
形容词
1.不正 。
wry;
乏样子(丑陋的相貌)
2.疲乏;无力。
tired;
因其劳乏而乘之。 —— 《新五代史·周德威传》
乏倦(疲倦);乏乏(很疲倦);人困马乏
3.使土地贫瘠的,或使丧失力量或功效的 。
exhausted;
乏地
4.无能的,不中用的。
incapable;
我想昭君娘娘跟那 西施娘娘难道都是这种乏样子吗? —— 《老残游记》
乏角儿(演技不高、没有名气的演员)
5.穷困 。
poverty-stricken;
乏用(手头拮据);乏竭(竭尽;穷困);乏窘(穷困艰难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4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82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7頁,第11

唐韻》:房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扶法切,𡘋音伐 —— 無也。孟子》:空乏其身。禮・月令》:季春,命有司振乏絕〔「季春,命有司振乏絕」為節引。原文作:命有司發倉廩,賜貧窮,振乏絕。〕【註】暫無曰乏。

又,匱也。左傳・成二年》:韓厥曰:敢吿不敏,攝官承乏。【註】猶代匱也。

又,廢也。莊子・天地篇》:子往矣,無乏吾事。戰國策》:不敢以乏國事。

又,射者所蔽。周禮・春官・車僕》:大射共三乏。【註】一名容,用皮爲之。王大射,張三侯,每侯有乏,使持旌吿獲者,藉以蔽矢也。儀禮・鄕射禮》:乏,參侯道。【疏】三分侯道。

左傳・宣十五年》:文反正爲乏。說文》:反止爲之,反正爲𣥄。徐鉉曰:《尙書》惟正之供,反正不供,故曰乏。通志》:正乃射侯,正以受矢,乏以藏矢,是相反也。

注解

〔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

〔乏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㇒、之

〔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] ⑴ 缺少⑵ 疲倦⑶ 无能,无用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房法切頁碼51頁,第4

𣥄

異體𠂜、乏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「反正爲乏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戰國文字从正,但是把上一橫筆打斜,造出另一個字,其義當即不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符法反頁碼149頁,第7行,第3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「反正爲乏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曰:『文王惟正之供,反正不供也。』故曰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房法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5頁,第4許惟賢123頁,第4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反正爲乏。

段注《左傳》宣十五年文。此說字形而義在其中矣。不正則爲匱𣥄。二字相郷背也。禮受矢者曰正。拒矢者曰𣥄。以其禦矢謂之𣥄。以獲者所容身謂之容。房法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止,足也;正,足也。反正為乏。段解不明。

止,足也;正,足也。反正為乏。段解不明。

白话解释

乏,《春秋左传》上说:“反写‘正’字,就成了‘乏’字。”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「正」字作,金文作(《文字析義》,P.627),從止、〇會意。〇為圜之初文,義為天體。會合止、〇二字,表示人之行止取法於天,則得其正。凡古文虛中者,多以填實呈現。填實之形,後多省變為橫筆。乏之篆文作,乃從「正」形反體以構字。義亦相反,不正為其本義。在六書中屬於變體會意。有學者以正為射臬(箭靶),乏為司獲者(射箭比賽時,負責報告射中箭靶數的人)遮蔽身體,以免中箭的裝置。乏以禦矢,正以受矢,義適相反,故以正之反書而構乏字(《文字析義》,P.433),可備一說。

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7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45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123頁
4說文校箋第69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63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1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8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96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3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9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69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52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425頁
14通訓定聲第59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48頁【崇文】第589頁
16說文句讀第197頁
17說文新證第121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79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301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76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