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字详情
伐
伐字概述
〔伐〕字拼音是(fá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伐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戈”,五行属水。
〔伐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,从戈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戈砍人的头。本义是砍杀。
〔伐〕字仓颉码是OI,五笔是WAT86,WAY98,四角号码是23250,郑码是NHM,中文电码是0127,区位码是2305。
〔伐〕字的UNICODE是U+4F1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240,UTF-32:00004F10,UTF-8:E4 BC 90。
〔伐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63,属常用字。
〔伐〕字异体字是傠、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1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6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0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𡘋房越切,音罰 —— 征伐。《詩・小雅》:薄伐玁狁。《周禮・夏官》:大司馬以九伐之灋正邦國。《左傳・莊二十九年》:凡師,有鐘鼓曰伐,無曰侵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伐,美也。
义又,伐閱,與閥閱同。《史記・功臣侯表》:古者人臣功有五等,明其功曰伐,積日曰閱。《左傳・莊二十八年》:且旌君伐。【註】伐,功也。
义又,自稱其功曰伐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不自伐,故有功。
义又,斫木也。《詩・周南》:伐其條枚。
义又,考擊鐘鼓也。《禮・郊特牲》:孔子曰:二日伐鼓,何居。
义又,攻殺擊刺也。《書・牧誓》:不愆于四伐、五伐、六伐、七伐,乃止齊焉。【註】少不下四、五,多不過六、七而齊,所以戒其貪殺也。
义又,兵器。《詩・秦風》:蒙伐有苑。【註】蒙,雜文;伐,干也,亦作瞂。
义又,星名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熊旗六斿以象伐也。【註】熊虎爲旗,師都之所建,伐屬白虎宿,與參連體而六星。
义又,與垡同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一耦之伐。【疏】畝上高土謂之伐。
音又,叶許竭切,音歇。《詩・商頌》「韋顧既伐」,叶上截下桀。
音又,叶扶廢切,音吠。徐幹〈西征賦〉:奉明辟之渥德,與游軫而西伐;過京邑以釋駕,觀帝居之舊制。
义伐字从人、从戈,戍字亦从人、从戈。《留靑日札》:人坐臥則爲戍守,人立行則爲征伐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1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8頁,第2字
《周禮・冬官考工記》一耦之伐。《疏》畝上高土謂之伐。
謹照原文畝上改畎上。
注解
〔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伐〕字拼音是f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戈。
〔伐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,从戈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戈砍人的头。本义是砍杀。
〔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á] ⑴ 砍⑵ 征讨⑶ 自夸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頁碼第264頁,第32字續丁孫
伐
擊也。从人持戈。一曰敗也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像以戈擊殺人形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扶月反頁碼第680頁,第7行,第2字述
擊也。從人持戈。一曰敗也,亦斫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房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24頁,第1字許惟賢第669頁,第4字
擊也。
段注詩勿翦勿伐傳,鉦人伐𡔷傳皆曰:伐,擊也。《禮記・郊特牲》。二日伐𡔷何居。鄭曰:伐猶擊也。《尙書》。不愆于四伐五伐。鄭曰:一擊一刺曰伐。詩是伐是肆箋云:伐謂擊刺之。按此伐之本義也。引伸之乃爲征伐。《周禮》九伐注云:諸侯之於國。如樹木之有根。是以言伐云。
从人持戈。
段注戈爲句兵。亦曰𣪠兵。《左傳》擊之以戈是也。戍者,守也。故从人在戈下。入《戈部》。伐者,外擊也。故从人杖戈。入《人部》。房越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敗也。
段注此謂引伸之義。伐敗㬪韵。《左傳》。凡師有鐘𡔷曰伐。《穀梁傳》。斬樹木,壞宫室曰伐。《攴部》曰:敗者,毀也。《公羊傳》曰:《春秋》伐者爲客。伐者爲主。何云:伐人者爲客。讀伐,長言之。見伐者爲主。讀伐短言之。皆齊人語也。按今人讀房越切。此短言也。劉昌宗《周禮・大司馬》、《大行人》、《輈人》皆房廢切。此長言也。劉係北音。周顒,沈約韵書皆用南音。去入多強爲分別。而不合於古矣。伐人者有功。故《左傳》諸侯言時記功。大夫稱伐。《史記》明其等曰伐。積日曰閱。又引伸之自功曰伐。
亦斫也。
段注大徐無此三字爲長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(古重唇讀拔),伐讀重唇去聲即為敗,故音轉為敗。伐勝有功,故引申為伐閱(今作閥閱非),明其等為伐。
一曰敗也。古無輕唇,伐讀曰「白」,白(入)、敗(去),聲同。《公羊》「伐者為主」,見伐者也,即敗之借。伐(功也)閱[閱歷也]者,即履歷也,俗作閥閱,作門第解,可笑之至(《史記》,明其等曰伐。)
擊也。 一曰敗也。因古讀伐重唇作拔,故音轉為敗。伐,功也。伐閱即履歷,伐閱今作閥閱,非。
白话解释
伐,击杀。字形采用“人、戈”会义,像人手持戈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伐”是“毁坏”的意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由「戈」、「人」二字構成,像戈援加於人頸,表示擊殺之義。金文二例承之,後例變作戈、人分離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皆承自金文第二例。隸書承自篆文,而右體戈形上端折筆變作小點。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在六書屬於異文會意。
伐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21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68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9頁,第1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20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59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83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91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1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7頁,第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3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36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184頁【補遺】第1722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59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02頁【崇文】第28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8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38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43頁,第5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401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782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