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字详情
乐
乐字概述
〔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è、yuè、yào、lào),部首是丿部,总笔画是5画,是独体字。
〔乐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〔乐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鼓鼙木架形。本义是音乐。
〔乐〕字仓颉码是HVD,五笔是QII86,TNII98,四角号码是72904,郑码是RHKO,中文电码是2867,区位码是3254。
〔乐〕字的UNICODE是U+4E5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48,UTF-32:00004E50,UTF-8:E4 B9 90。
〔乐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287,属常用字。
〔乐〕字的近义词是笑、欢、喜,反义词是哀、忧、悲、苦、愁,异体字是㦡、楽、樂、𨊊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308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48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94頁,第21字
音《唐韻》:五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逆角切,𡘋音岳。《說文》:五聲八音之總名。《書・舜典》:夔,命女典樂,敎胄子……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易・豫卦》:先王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《禮・樂記》:大樂與天地同「和」。又,鐘鼓、羽籥、干戚,樂之器也㊟〔鐘鼓下脫「管磬」二字。《禮・樂記》原文作:「鐘鼓管磬,羽籥干戚,樂之器也。」〕;屈伸俯仰,綴兆舒疾,樂之文也。《孝經》:移風移俗,莫善于樂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》晉大夫樂王鮒,《戰國策》燕樂毅;複姓,《孟子》樂正裘。
音又,《唐韻》:盧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歷各切,𡘋音洛 —— 喜樂也。《通論》:喜者主於心,樂者無所不被。《易・繫辭》:樂天知命。《孟子》:與民同「樂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力照切;《正韻》:力召切,𡘋音療。《詩・陳風》:可以樂飢。毛音洛,鄭音療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魚敎切。《論語》:仁者樂山。又,益者三樂。
音又,《韻補》:盧谷切,音祿。〈太公下略〉㊟〔「四民用虛」四句為〈黃石公下略〉文〕:四民用虛,國乃無儲;四民用足,國乃安樂。班固〈東都賦〉:食舉雍徹,太師奏樂,陳金石布絲竹。
音又,《唐韻》:魯刀切,音勞。《廣韻》:伯樂相馬。一作博勞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1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2頁,第31字
《孝經》移風移俗,莫善于樂。
謹照原文移俗改易俗。
注解
〔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è、yuè、yào、l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朩、;、、白。
〔樂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鼓鼙木架形。本义是音樂。
〔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è] ⑴ 歡喜,快活;快~。~境。~融融。~不可支。其~無窮。~觀(精神愉快,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)。~天(安於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)。⑵ 使人快樂的事情⑶ 對某事甘心情願⑷ 笑㈡ [yuè] ⑴ 聲音,和諧成調的⑵ 姓。㈢ [yào] ⑴ 喜好、欣賞。用於文言文㈣ [lào] ⑴ 地名用字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玉角切頁碼第191頁,第27字續丁孫
樂
五聲八音緫名。象鼓鞞。木,虡也。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从絲坿木上,琴瑟之象也。或增
以象調弦之器……借濼為樂,亦从
。許君謂象鼓鞞,木,𧇽者,誤也。」
蔣注《世本》:夔作樂。張澍稡《世本》集補注:《禮記》:夔始制樂,以賞諸侯。《淮南子》:夔作樂,合六律,調五音,所以通八風。《帝王世紀》:堯命伯夔,放山川谿谷之音,作樂六章,天下大和。《呂氏春秋慎行論》: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,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,舜以為樂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逆捉反頁碼第487頁,第1行,第3字述
五聲八音總名。象鼓鞞。木,虡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僃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五角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057頁,第3字許惟賢第466頁,第1字
五聲八音總名。
段注《樂記》曰:感於物而動。故形於聲。聲相應。故生變。變成方。謂之音。比音而樂之。及干戚羽旄謂之樂。音下曰:宮商角徵羽,聲也。絲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樂之引伸爲哀樂之樂。
𧰼𡔷鞞。
段注鞞當作鼙。俗人所改也。𧰼鼓鼙,謂鼙也。𡔷大鼙小。中𧰼𡔷。兩㫄𧰼鼙也。樂器多矣。獨像此者。𡔷者春分之音。易曰:雷出地奮豫。先王以作樂崇德。是其意也。
木,
段注逗,謂從木。
𧇽也。
段注《虍部》曰:𧇽,鐘𡔷之柎也。五角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白话解释
乐,五声八音的总称。,像鼓鞞的样子。木,表示鼓鞞的支架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上像鼓,下像鼓架,據具體實像造字。金文或作「」,與甲骨文構意相同,只是鼓架的形體稍有不同而已。金文另外又增「
」作「
」,使其上像大鼓、小鼓的樣子。戰國秦系文字承金文「
」之形,而楚系文字將鼓架增飾筆作「
」。篆文則將鼓架變作「木」,而為隸書、楷書之所本。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。規範字則作「乐」。
樂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78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91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7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44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36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40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7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19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4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0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2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4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151頁【補遺】第1690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4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09頁【崇文】第20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6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49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39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89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