阞字详情

ㄌㄜˋ
阝部 共4画 左右结构 U+961E CJK 基本汉字

阝部

4画

2

10画 (阞)

左右结构

BLN 86 、 BET 98

NLKS

YYM

74227

U 961E

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横折钩、撇

阞字概述

〔阞〕字拼音是(lè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4画

〔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阝、力”或“、力”。

〔阞〕字仓颉码是NLKS,五笔是BLN86,BET98,四角号码是74227,郑码是YYM

〔阞〕字的UNICODE是U+961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430,UTF-32:0000961E,UTF-8:E9 98 9E。

汉字解释

ㄌㄜˋ

基本解释

地脉;地势:“凡沟,逆地~,谓之不行。”
古通“”:“以其(毂)长为之围,以其围之~捎其薮。”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21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345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1334頁,第10

唐韻》:盧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歷得切,𡘋音勒。說文》:地理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匠人》:凡溝逆地阞,謂之不行。【註】阞,謂脈理;不行,謂決溢也。

又,通作仂,數之餘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輪人》:以其圍之阞,捎其數。【註】阞,三分之一也。【疏】凡言阞者,分散之言,數亦不定。是以〈王制〉云:祭用數之阞。

注解

〔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

〔阞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力

〔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è] ⑴ 地脉;地势:“凡沟,逆地~,谓之不行。”⑵ 古通“仂”:“以其(毂)长为之围,以其围之~捎其薮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則切頁碼479頁,第5

阞地理也。从𨸏力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郎忒反頁碼1118頁,第4行,第4

阞地理也。從𨸏力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地之脈理也。泐字從此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22頁,第1許惟賢1270頁,第5

阞《地理》也。

段注《攷工記》曰:凡溝逆地阞。謂之不行。注云:溝謂造溝。阞謂脈理。按力者,筋也。筋有脈絡可尋。故凡有理之字皆从力。阞者,《地理》也。朸者,木理也。泐者,水理也。《手部》有扐,亦同意。

𨸏。力聲。

段注盧則切。一部。

阞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49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1225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909頁
4說文校箋第640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570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2122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53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710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2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80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615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5072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3925頁【補遺】第18086頁
14通訓定聲第881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267頁【崇文】第5065頁
16說文句讀第2097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777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314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