予字详情
予
予字概述
〔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ú、yǔ),部首是乛部,总笔画是4画,是独体字。
〔予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土。
〔予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象两手相与之形。本义是授予;给予。
〔予〕字仓颉码是NINN,五笔是CBJ86,CNHJ98,四角号码是17202,郑码是XSXI,中文电码是0056,区位码是5172。
〔予〕字的UNICODE是U+4E8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104,UTF-32:00004E88,UTF-8:E4 BA 88。
〔予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84,属常用字。
〔予〕字反义词是取、夺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亅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0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5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頁,第32字
音《唐韻》:余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演女切;《正韻》:弋渚切,𡘋音與 —— 賜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君子來朝,何錫予之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內史掌王八枋之灋,七曰予,八曰奪。通作與。
义又,《博雅》:大予,樂名。【註】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,改大樂爲大予樂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弋諸切;《正韻》:羊諸切,𡘋與余同 —— 我也。郭忠恕《佩觿集》:予讀若余,本無余音,後人讀之也。顏師古《刊謬正俗》:〈曲禮〉「予一人」,鄭康成註「余予古今字」,因鄭此說,學者遂皆讀予爲余。《爾雅》「卬、吾、台、予、朕、身、甫、余、言,我也」,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,非同字也。《說文》予,相推予也;余,詞之舒也。各有意義,本非古今字別也。歷觀詩賦,予無余音。又,吳棫《韻補》:予當讀與。《詩》「或敢侮予,將伯助予」,《楚辭》「目眇眇兮愁予,何壽夭兮在予」,皆無余音。
注解
〔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亅部。
〔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ú、yǔ,独体字。
〔予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象两手相与之形。本义是授予;给予。
〔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同“余”,我㈡ [yǔ] ⑴ 给与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余呂切頁碼第125頁,第4字續丁孫
予
推予也。象相予之形。凡予之屬皆从予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予、與古今字……象以手推物付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尹汝反頁碼第323頁,第6行,第1字述
推予也。象相予之形。凡予之屬,皆從予。
鍇注臣鍇曰:「※上下相予也,裒多益寡,損上益下。百姓足,君孰與不足?故終下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余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36頁,第1字許惟賢第285頁,第1字
推予也。
段注予與古今字。《釋詁》曰:台朕賚畀⺊陽予也。按推予之予。假借爲予我之予。其爲予字一也。故台朕陽與賚畀⺊皆爲予也《爾雅》有此例。《廣雅》尚多用此例。予我之子《儀禮》古文,《左氏傳》皆作余。鄭曰:余予古今字。
象相予之形。
段注象以手推物付之。余呂切。五部。古予我字亦讀上聲。
凡予之屬皆从予。
白话解释
予,将东西推托给人。字形像用手托付他人的样子。所有与予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予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是一個表示有所授受的虛像;
表示受予雙方,
是動像,表示有所行動的符號。隸書承之篆文「
」形,上體變作
,下體變作
。楷書沿之,下筆作直筆,末端鉤起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指事。
予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47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30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5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64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56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54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5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25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03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98頁,第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0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3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338頁【補遺】第1664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97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29頁【崇文】第13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80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23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329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12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