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字详情
仰
仰字概述
〔仰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ǎng、áng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仰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卬”,五行属木。
〔仰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卬,卬亦声。卬,小篆字形。一个人站着,一个人跪着,跪者抬头看站者,为抬头仰望的“仰”的本字。后借为“我”,遂加“人”作“仰”。“卬”“仰”古今字。本义是抬头,脸向上。
〔仰〕字仓颉码是OHVL,五笔是WQBH,四角号码是27220,郑码是NRY,中文电码是0111,区位码是4986。
〔仰〕字的UNICODE是U+4EF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208,UTF-32:00004EF0,UTF-8:E4 BB B0。
〔仰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73,属常用字。
〔仰〕字的近义词是抬,反义词是俯,异体字是佒、卬、𠇆、𠇩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4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9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魚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語兩切,𡘋音𦯒 —— 舉首望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仰以觀于天文。《詩・小雅》:或棲遲偃仰。
义又,心慕曰企仰。
义又,以尊命𤰞曰仰。今公家文移,上行下用仰字。《前漢・孝文帝紀》:詔定三恪禮儀體式,亦仰議之㊟〔《北齊書・孝昭帝紀》:詔曰:昔武王克殷,先封兩代,漢、魏、二晉,無廢茲典。及元氏統曆,不率舊章。朕纂承大業,思弘古典,但二王三恪,舊說不同,可議定是非,列名條奏。其禮義體式,亦仰議之〕。【註】仰議,猶言議於朝也。
义又,姓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魚向切,音𨋕 —— 恃也、俟也、資也。《戰國策》:東周之民,可令一仰西周。【註】有望於上則仰。《史記・平準書》:衣食仰給縣官。
音又,《韻會》:疑剛切,音昂。《周禮・地官・保氏》軍旅之容〔註〕:軍旅之容,闞闞仰仰。【釋文】五剛反,亦作卬。〇【按】《集韻》卬本仰字省文。又,《楚辭・卜居》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;《詩・大雅》顒顒卬卬,《韓詩外傳》作盎盎,則與昂、盎𡘋通矣。古人字多假借,未可盡从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小宗伯》「兆五帝于四郊」,五帝蒼曰靈威仰,靑帝號也。
注解
〔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仰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ǎng、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卬。
〔仰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卬,卬亦声。卬,小篆字形。一个人站着,一个人跪着,跪者抬头看站者,为抬头仰望的“仰”的本字。后借为“我”,遂加“人”作“仰”。“卬”“仰”古今字。本义是抬头,脸向上。
〔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g] ⑴ 脸向上,与“俯”相对⑵ 敬慕⑶ 依赖⑷ 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⑸ 服下,指服毒⑹ 姓。㈡ [áng] ⑴ 古同“昂”,情绪高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魚兩切頁碼第261頁,第22字續丁孫
仰
舉也。从人从卬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仰即卬之分別文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魚兩切頁碼第671頁,第5行,第3字述
舉也。從人,從卬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魚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491頁,第1字許惟賢第654頁,第11字
舉也。
段注與卬音同義近。古卬仰多互用。
从人卬。
段注此舉會意包形聲。魚㒳切。十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頫仰當作卬。仰,舉也。
舉也。俯卬。(不知《說文》所謂舉是首舉呢還是手舉,故俯仰字總以作卬為是。)
舉也。俯仰字當作卬。
白话解释
仰,举头。字形采用“人、卬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卬的後起字。卬、篆文作,由「人」、「卩」二字構成。「人」、站立的人,「卩」、跪坐的人。會合二字,表示跪坐者翹首仰望站立者之義。增益「人」而孳乳為「仰」。篆文作
,由「人」、「卬」二字構成。「卬」為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仰望之義。隸書承之,中體「人」形變作「
」。楷書承之,「人」形變作「
」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仰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4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57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2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5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39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45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2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82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3頁,第3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6頁,第1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68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058頁【補遺】第1720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63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1頁【崇文】第276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6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35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39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70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