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字详情
保
保字概述
〔保〕字拼音是(bǎo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保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呆”,五行属水。
〔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用手抱孩子形。金文写作从“人”从“子”。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,小篆变成“保”,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。本义是背子于背。
〔保〕字仓颉码是ORD,五笔是WKSY,四角号码是26294,郑码是NJF,中文电码是0202,区位码是1703。
〔保〕字的UNICODE是U+4FD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445,UTF-32:00004FDD,UTF-8:E4 BF 9D。
〔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562,属常用字。
〔保〕字异体字是呆、堡、緥、𠈃、𠊻、𠌀、𠍂、𠤏、𠦀、𡥀、𣎼、𤓽、𤔍、𤞥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5頁,第1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0頁,第6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補抱切;《正韻》:補道切,𡘋音寶 —— 安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八統詔王馭萬民,五曰庸保㊟〔「庸保」,原文作「保庸」〕。【註】庸保,安有功者㊟〔「庸保」,原文作「保庸」〕。
义又,恃也、守也。
义又,《禮・月令》:四鄙入保。【註】小城曰保。又,都邑之城曰保。
义又,任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令五家爲比,使之相保。【註】保猶任也。
义又,全之也、佑也。《書・召誥》:天迪格保。【註】格正夏命而保佑之。又,《詩・小雅》:天保定爾,亦孔之固。
义又,《說文》:養也。《增韻》:抱也。《書・周官》:立太師,太傅,太保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入則有保,出則有師。《前漢・宣帝紀》:阿保之功。【註】阿,倚也。保,養也。賈誼〈治安策〉:保者,保其身體。
义又,《史記・欒布傳》:窮困賃傭於齊,爲酒家保。【註】酒家作保傭也。
义又,姓。《呂氏春秋》:楚保申,爲文王傅。
义又,與褓、緥𡘋通。《禮・月令》:保介之御閒。【註】猶衣也。保卽𣚦褓。
音又,叶博古切,音補。《易林》:東南其戶,風雨不處。燕婉仁人,父子相保。
音又,叶博效切,音報。《詩・大雅》「無射亦保」,叶上廟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2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8頁,第31字
《周禮・天官》八統詔王馭萬民,五曰庸保。〔註〕庸保,安有功者。
謹照原文八統上增以字。兩庸保𠀤改保庸。
《前漢・宣帝紀》阿保之功。
謹照原文阿保上增嘗有二字。
《賈誼・治安策》保者,保其身體。
謹照原書改賈誼傳。
注解
〔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保〕字拼音是b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呆。
〔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用手抱孩子形。金文写作从“人”从“子”。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,小篆变成“保”,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。本义是背子于背。
〔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ǎo] ⑴ 看守住,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⑵ 维持原状,使不消失或减弱⑶ 负责⑷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,若干甲为一保。⑸ 旧称佣工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袌切頁碼第257頁,第3字續丁孫
𠈃
異體保
養也。从人,从𤓽省。𤓽,古文孚。
𣎼
異體𡥀
古文𠈃。
𠊻
異體𠌀、𠍂
古文𠈃不省。
附注唐蘭《殷虛文字記》:「負子于背謂之保,引申之,則負之者為保;更引申之,則有保養之義。然則保本象負子于背之義,許君誤以為形聲,遂取養之義當之耳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補老反頁碼第660頁,第2行,第1字述
養也。從人,𤓽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夫赤子有保,保其身之動靜飲食衣服也。孚字與逋寳反之𣎼爲㫄紐,古者反音爲疏,故得與保爲聲,然疑多聲字。孚,信也,義與保同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60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保不省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60頁,第4行,第2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袌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45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40頁,第3字
養也。
段注《宣帝紀》。阿𠈃之功。臣瓚曰:阿倚,𠈃養也。賈誼說大師大傅大𠈃曰:𠈃者,𠈃其身體。按𠈃全,𠈃守皆其引伸之義。南山有臺傳曰:𠈃,安也。
从人。𤔍省聲。
段注博袌切。古音在三部。孚聲亦在三部也。
𤔍,古文孚。
段注各本誤。今正。見《爪部》。
古文不省。
古文。
段注按此葢古文以孚爲𠈃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从𤔍(古文孚)省聲,古無輕唇,𤔍古音近保也。
从𤔍省聲,𤔍古文孚。古無輕唇音,𤔍音如保也。
白话解释
保,养护幼儿。字形采用“人”和省略了“爪”的“”会义。
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孚”字。
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保”字。
,这也是古文的“保”字,不省略“爪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二例,皆由「人」、「子」二字構成。前例從人,像伸出手爪背負幼兒之形;後例從人,像側立形,與「子」分為二體。從子,表示幼兒。會二字得大人照顧幼兒之義。金文三例,皆承自甲骨文。前例從子,增益一冗筆;中例從子,增益二冗筆;後例從子,增益二冗筆,外加「爪」,示懷抱照顧之義。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第二例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;古文1應是「子」之異體,《說文》誤植「保」下。古文2承之金文第三例。隸書二例承自篆文,前例從子,首部變作三角形;後例從子,首部變作方形。楷書承自隸書第二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保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06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45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9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25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0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17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0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95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4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0頁,第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0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62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911頁【補遺】第1717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90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80頁【崇文】第27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4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31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29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257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758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