葆字详情

bǎoㄅㄠˇ
艹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+8446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艹部

12画

9

15画 (葆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AWKS

TORD

ENJF

44294

5508

6165

U 8446

横、竖、竖、撇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葆字概述

〔葆〕字拼音是(bǎo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葆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保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保声。本义是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
〔葆〕字仓颉码是TORD,五笔是AWKS,四角号码是44294,郑码是ENJF,中文电码是5508,区位码是6165

〔葆〕字的UNICODE是U+844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862,UTF-32:00008446,UTF-8:E8 91 86。

〔葆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087

〔葆〕字异体字是𦬽𦽻

汉字解释

bǎoㄅㄠˇ

基本解释

草茂盛的样子,草木丛生的样子:“头如蓬~”。
古书上说的一种菜。
车盖。羽~。
藏,蔽。~光(隐蔽其光不让人知道,喻才智藏而不露)。
保持。~真。永~青春。
古同“”,珍贵。
古同“”,保护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形声。保声。本义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2.同本义。
(grass)clustered; luxuriant;
葆,草盛貌。 —— 《说文》头如蓬葆。 —— 《汉书·燕刺王旦传》
3.通“”。珍贵。
precious; rare; valuable;
天子之葆龟也。 —— 《史记·乐书》天之降葆命。 —— 《史记·周公世家》取而保祠之。 ——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葆龟(即宝龟。占卜的用具);葆爱(珍爱;珍视)
名词
1.丛生的枝、芽。
teller;
得时之稻,大本而茎葆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》
2.车盖。
hood;
垂翟葆,建羽旗。 —— 张衡《西京赋》
葆车(有五彩羽毛编成车盖的坐车);葆羽(仪仗名。以鸟羽为饰)
动词
通“”。保持;保护;守卫。
keep; defend; guard;
小城不自守通者,尽葆其老弱粟米畜产。 —— 《墨子·号令》人貌而天,虚缘而葆真。 —— 《庄子·田子方》五粟之土,干而不格,湛而不泽,无高下葆泽以处,是谓粟土。 —— 《管子·地员》
永葆青春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96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1043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1012頁,第19

唐韻》:補抱切,音保。前漢・燕刺王旦傳〔剌或刺?(㊣漢書/卷六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頁834)〕:頭如蓬葆。【註】葆,草木叢生之貌。

又,《韻會》:梓上苗也。字彙補》:關中謂桑榆孽生曰葆。

又,《禮・雜記》羽葆。【疏】葆謂蓋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垂翟葆。

又,《禮・禮器》:不樂葆大。【註】葆之言褒也。

又,〈素問〉:治數之道,從容之葆。【註】葆,平也。

又,藏也。莊子・齊物論》:此之謂葆光。

又,《韻會》:旅葆,野菽,實可食。史記・天官書》:觜觿爲虎首,主葆旅事。晉灼曰:葆,菜也,野生曰旅。

又,通褓。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成王少在襁葆之中。【註】葆,小兒被也。

又,通寶。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見穀城山下黃石,取而葆祠之。【註】史記珍寶字皆作葆。

又,與堡通。史記・匈奴傳》:侵盜上郡葆塞。

又,《集韻》:博毛切,音褒 —— 廣也。

注解

〔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葆〕字拼音是bǎ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保

〔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保声。本义是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
〔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ǎo] ⑴ 草茂盛的样子,草木丛生的样子:“头如蓬~”。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菜。⑶ 车盖⑷ 藏,蔽⑸ 保持⑹ 古同“宝”,珍贵。⑺ 古同“保”,保护。⑻ 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博袌切頁碼31頁,第7

葆艸盛皃。从艸𠈃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補老反頁碼108頁,第3行,第1

葆艸盛皃。從艸保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云:「掌葆旅事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博袌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85頁,第6許惟賢81頁,第3

葆艸盛皃。

段注《漢書・武五子傳》曰:當此之時。頭如蓬葆。師古曰:草叢生曰葆。引伸爲羽葆幢之葆。《史記》以爲寶字。

从艸。𠈃聲。

段注博袌切。古音在三部。籒文作𦽻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羽葆」,旄。

「羽葆」者,旄也,形與葆亂近。

白话解释

葆, 草茂盛的样子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保”是声旁。

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8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94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86頁
4說文校箋第42頁,第22字
5說文考正第36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29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5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3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0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4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43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34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912頁【補遺】第16267頁【後編】第18227頁
14通訓定聲第109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6頁【崇文】第421頁
16說文句讀第129頁
17章授筆記第53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57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97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