儓字详情

𭗱

táiㄊㄞˊ
亻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+5113 CJK 基本汉字

亻部

16画

14

16画 (儓)

左右结构

WFKF

OGRG

NBWH

24214

U 5113

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撇折、点、横、竖、横

儓字概述

〔儓〕字拼音是(tái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儓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臺”。

〔儓〕字仓颉码是OGRG,五笔是WFKF,四角号码是24214,郑码是NBWH

〔儓〕字的UNICODE是U+511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755,UTF-32:00005113,UTF-8:E5 84 93。

〔儓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táiㄊㄞˊ

基本解释

古代对低级奴隶的名称。~隶。
古代对农民的蔑称。
一种用来碎土覆盖种子的农具。
相当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古代最下一级奴隶的名称。
low-grade slave;
仆臣儓。 —— 《玉篇》引《左传》
2.泛指奴仆。
servant;
公效举欣,而评者以婢比 欣,公岂所谓重儓者耶? —— 宋· 陈鹄《耆旧续闻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5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19頁,第33

標點整理本: 第44頁,第32

廣韻》:徒哀切;《集韻》:湯來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堂來切,𡘋音臺 —— 倍儓,臣也。玉篇》:輿儓也。左傳・昭七年》:僕臣臺。臺,與儓同。

又,田儓,庸賤之稱。揚子《方言》:儓,西服農夫之𨢄稱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他代切,音貸 —— 儓儗,癡貌。

本作臺。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30

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𠀤音臺。倍儓,臣也。

謹照原文倍儓改陪儓。

《揚子・方言》儓,西服農夫之醜稱也。

謹按西服乃𧟱字之譌,謹改爲𧟱。

注解

〔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儓〕字拼音是tá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臺

〔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ái] ⑴ 古代对低级奴隶的名称⑵ 古代对农民的蔑称。⑶ 一种用来碎土覆盖种子的农具。⑷ 相当。⑸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