兌字详情
兌
兌字概述
〔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uì、ruì、yuè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兌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八、兄”或“㕣、儿”。
〔兌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人,从囗,八象氣之舒散,兄者與祝同意。从八,與曾同意,今字作悅。本义是喜悅。
〔兌〕字仓颉码是CRHU,五笔是WKQB,四角号码是80212,郑码是OJRD。
〔兌〕字的UNICODE是U+514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12,UTF-32:0000514C,UTF-8:E5 85 8C。
〔兌〕字异体字是兊、兑、銳、𠏮、𠫞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4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1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杜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外切,𡘋𫵒去聲。《說文》:兌,說也。《易・兌卦》:兌亨,利貞。《釋名》:物得備足,皆喜悅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穴也、直也。
义又,《正韻》:易兌爲澤。澤者,水中之鍾聚也。
义又,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仁人之兵,兌則若莫邪之利鋒。【註】兌猶聚也,與隊同。
义又,《正韻》:貤易也。唐丁芝仙詩:十千兌得餘杭酒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兪芮切,音睿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隨北端兌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兌作銳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吐外切,音娧。《詩・大雅》:行道兌矣。【毛傳】兌,成蹊也。【註】兌,通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活切,音奪。《史記・趙世家》:趙與燕易土,以龍兌與燕。
音又,《正韻》:魚厥切,音月。《禮・學記》兌命曰,與說同。
义《韻會》:悅,或作說,亦作兌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36字
《史記・天官書》隨北端兌。
謹照史記原文隨北上增三星二字。註索隱曰兌作銳。謹按作銳者漢書天文志,非索隱也。謹將註索隱曰改爲漢書二字。
注解
〔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儿部。
〔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uì、ruì、yu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㕣、儿、;、八、兄。
〔兌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人,从囗,八象氣之舒散,兄者與祝同意。从八,與曾同意,今字作悅。本义是喜悅。
〔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ì] ⑴ 交換⑵ 摻和;混合⑶ 八卦之一,代表沼澤。⑷ 直㈡ [ruì] ⑴ 同「銳」,尖銳。㈢ [yuè] ⑴ 同「悅」,喜悅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大外切頁碼第282頁,第4字續丁孫
兌
異體兑、兊
說也。从儿㕣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㕣,古文兖字,非聲。當从口从八,象气之分𢿱。《易》曰:「兌,爲巫爲口。」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㕣非聲。兌即悅之本字……从人、口、八。八,分也,人笑故口分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杜會反頁碼第714頁,第5行,第2字述
說也。從儿㕣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說音悅,《易》曰:『兌,說也。』㕣音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大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618頁,第1字許惟賢第709頁,第7字
說也。
段注說者今之悅字。其義見易。《大雅》。行道兌矣。傳曰:兌,成蹊也。松柏斯兌。傳曰:兌,易直也。此引伸之義。《老子》。塞其兌。閉其門。借爲閱字。閱同穴。
从儿。㕣聲。
段注㕣與沇古同字同音。兊爲㕣聲者,古合音也。大外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義毛傳訓「易直」。路易直而成蹊,故云「塞其兑」。因易直故引申為悦。
《說文》訓「悦也」,恐非本義。其本義即毛傳訓為「易直」。路易直而成蹊徑,故云「塞其兑」。因易直故引申為悦。
「塞其兑」者(《老子》),即塞其路也。
白话解释
兌,说服。字形采用“儿”作边旁,“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兄從八。在六書中屬於會意。八,有對等分別意,而「兌」的交換、相互意明顯是由「八」來。《說文》理解為「从儿、㕣聲」,可商。隸書「兌」訛變成「」。
兌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54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06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3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60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41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28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9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81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9頁,第1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51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92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623頁【補遺】第1729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0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40頁【崇文】第295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5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59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73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823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