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字详情

ㄐㄧˋ
八部 共16画 上中下结构 U+5180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八部

16画

14

16画 (冀)

上中下结构

形声字

UXLW

LPWTC

TIEO

12801

0370

2829

U 5180

竖、横、提、撇、竖弯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点

冀字概述

〔冀〕字拼音是(jì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冀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北、異”,五行属木。

〔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是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
〔冀〕字仓颉码是LPWTC,五笔是UXLW,四角号码是12801,郑码是TIEO,中文电码是0370,区位码是2829

〔冀〕字的UNICODE是U+518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64,UTF-32:00005180,UTF-8:E5 86 80。

〔冀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3340,属次常用字

〔冀〕字异体字是𢋸

汉字解释

ㄐㄧˋ

基本解释

希望。~求(希望得到)。~幸。~望。~希。
中国河北省的别称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: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2.同本义。
Ji prefecture;
冀,北方州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两河间曰冀州。 —— 《尔雅·释地》河内曰冀州。 —— 《周礼·职方氏》。朱骏声曰:“地亘今盛京 直隶山西、 河南各府州, 淮南地形,正中 冀州,曰中土。”惟彼陶唐,有此 冀方。 —— 《书·五子之歌》。 孔传:“ 陶唐帝 尧氏,都 冀州,统天下四方。”
3.古代国名Ji state。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。
4.河北省的简称。
Hopei province;
动词
假借为“”。希望,期望。
hope;
吾冀而朝夕修我。 —— 《国语·鲁语》冀至珠庭焉。 —— 《史记·孝武纪》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冀三横唯余其一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冀君实或见恕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冀缓急或可救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冀其成功;希冀;冀图、冀愿(希图;希望;企望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4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8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55頁,第22

唐韻》:九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几利切;《正韻》:吉器切,𡘋音驥。說文》:北方。从北,異聲。【徐曰】北方之州也。玉篇》:北方州,故从北。爾雅・釋地》:兩河閒曰冀州。廣韻》:九州名。晉書・地理志》:冀州,其地有險有易,帝王所都。舜以南北闊大,分衞以西爲幷州,燕以北爲幽州。

又,欲也。左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鄭有備矣,不可冀也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晉大夫冀苪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苟起切,音已〔音己〕楚辭・九辯》:心搖悅而日𡴘兮,然惆悵而無冀。

注解

〔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

〔冀〕字拼音是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北、異

〔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北,异( yì )声。本义是冀州。古九州之一。

〔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希望⑵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。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几利切頁碼267頁,第17

冀北方州也。从北異聲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冀猶小心翼翼之翼,敬也。」按:金文或從飛,異聲。《秦公鐘》「冀」作「𩙺」,即「翼」字之別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訖示反頁碼687頁,第2行,第1

冀北方也。從北異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冀州,北方之州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几利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543頁,第2許惟賢677頁,第3

冀北方州也。

段注《周禮》曰:河內曰冀州。《爾雅》曰:兩河閒曰冀州。據許說是北方名冀。而因以名其州也。叚借爲望也,幸也。葢以冀同覬也。覬者,𣢆幸也。

从北。異聲。

段注几利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北方州也。冀望乃期字之假借,音相近也。故騏驥相同。

訓望、訓幸者殆期之借。冀、期音近,故騏驥為一物。段說非,冀、覬音遠故。

訓期與幸者,乃期字之假也。冀、期音近,故騏驥為一物。段注非,冀、覬音不近。

白话解释

冀,北方的一个州名。字形采用“北”作边旁,采用“異”作声旁。

冀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28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67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514頁
4說文校箋第344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325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176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005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13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73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09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336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78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8281頁【補遺】第17240頁
14通訓定聲第70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710頁【崇文】第2837頁
16說文句讀第1102頁
17說文新證第651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348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49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790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