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字详情
决
决字概述
〔决〕字拼音是(jué),部首是冫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冫、夬”,五行属火。
〔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夬( guài )声。本义是疏通水道,使水流出去。
〔决〕字仓颉码是IMDK,五笔是UNWY,四角号码是35180,郑码是TDXG,中文电码是0414,区位码是3086。
〔决〕字的UNICODE是U+51B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15,UTF-32:000051B3,UTF-8:E5 86 B3。
〔决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23,属常用字。
〔决〕字的近义词是绝,异体字是決、𣲺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1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8頁,第29字
义《玉篇》:俗決字。
注解
〔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冫部。
〔决〕字拼音是ju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冫、夬。
〔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夬( guài )声。本义是疏通水道,使水流出去。
〔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ué] ⑴ 排除阻塞物,疏通水道:“禹~江疏河”。⑵ 堤岸被水冲开⑶ 断定,拿定主意⑷ 一定(用在否定词前)⑸ 决定最后胜败⑹ 执行死刑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穴切頁碼第370頁,第14字續丁孫
𣲺
異體決
行流也。从水从叏。廬江有決水,出於大別山。
附注按:古籍中多作「決」,今「决」字通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鵙穴反頁碼第907頁,第1行,第2字述
行流也。從水夬聲。廬江有決水,出大別山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決水,廬江雩婁縣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穴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18頁,第1字許惟賢第965頁,第5字
下流也。
段注各本作行流。《眾經音義》三引皆作下流。下讀自上下下之下。胡駕切。決水之義引伸爲決𣃔。
从水。夬聲。
段注古穴切。《眾經音義》三引《說文》胡玦切。十五部。
廬江有決水。出大別山。
段注《地理志》。廬江郡雩婁。決水,北至蓼入淮。又有灌水,亦北至蓼入決。《水經注》。決水,自安豐縣故城西北。逕蓼縣故城東。又西北,灌水注之。又北入於淮。決水卽今史河。詳灌字下。按《漢志》六安國安豐縣下曰:《禹貢》大別在西南。許云決水出大別山。卽安豐之大別山也。漢安豐今爲固始及霍丘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決斷當作夬。
與潰聲誼相同。決从夬聲、潰从貴聲,夬、貴音同。決斷當作夬字,夬,決也。離别曰訣别,訣《說文》無,亦當作夬。
下流也。決斷=夬斷。
決斷字當作夬【快】,訣别=夬。
白话解释
决,在洪汛期打开水坝,让洪水畅通。字形采用“水、夬”会义。庐江有決水河,源出于大別山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的形構皆作從水、夬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夬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、
,楷定作決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决」。
決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32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35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0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82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2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14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73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47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61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1頁,第2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66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0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001頁【補遺】第1767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49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69頁【崇文】第38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7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59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49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29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