凘字详情

𭗱

冫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+51D8 CJK 基本汉字
三级汉字

冫部

14画

12

14画 (凘)

左右结构

UADR 86 、 UDWR 98

IMTCL

TDEP

32121

U 51D8

点、提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撇、撇、横、竖

凘字概述

〔凘〕字拼音是(sī),部首是冫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凘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冫、斯”。

〔凘〕字仓颉码是IMTCL,五笔是UADR86,UDWR98,四角号码是32121,郑码是TDEP

〔凘〕字的UNICODE是U+51D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52,UTF-32:000051D8,UTF-8:E5 87 98。

〔凘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7713

〔凘〕字异体字是𠗧

汉字解释

基本解释

解冻后随水流动的冰块:“流~纷兮将来下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漂流的冰。
floating ice;
与女游兮河之渚,流凘纷兮将来下。 —— 《楚辞》
2.细碎的薄冰。
trash ice;
坐久吟移调,更长砚结凘。 —— 唐· 方千《酬故人陈七都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3頁,第31

標點整理本: 第60頁,第34

唐韻》:息移切;《集韻》:山宜切;《韻會》:相支切;《正韻》:相咨切,𡘋音斯。說文》:流冰也。从仌,斯聲。【徐曰】冰解而流也。風俗通》:冰流曰凘,冰解曰冸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先齊切,音嘶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正韻》:息漬切,斯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冫部

〔凘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冫、斯

〔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ī] ⑴ 解冻后随水流动的冰块:“流~纷兮将来下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息移切頁碼383頁,第12

凘流仌也。从仌斯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辛茲反頁碼930頁,第1行,第2

凘流仌也。從仌斯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冰解而流也。《後漢書》曰:『河流澌不可渡也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息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281頁,第5許惟賢992頁,第11

凘流仌也。

段注謂仌初結及已釋時隨流而行也。

从仌。斯聲。

段注息移切。十六部。

凘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57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96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728頁
4說文校箋第501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54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668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82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65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3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01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482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402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310頁【補遺】第17721頁
14通訓定聲第2049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998頁【崇文】第3989頁
16說文句讀第1634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307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1059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