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字详情
分
分字概述
〔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fēn、fèn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4画。
〔分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八、刀”,五行属水。
〔分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八,从刀。“八”就是分;从“刀”,是以刀剖物,使之分开的意思。本义是一分为二。
〔分〕字仓颉码是CSH,五笔是WVB86,WVR98,四角号码是80227,郑码是OYD,中文电码是0433,区位码是2354。
〔分〕字的UNICODE是U+520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98,UTF-32:00005206,UTF-8:E5 88 86。
〔分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46,属常用字。
〔分〕字反义词是合、总,异体字是份、秎、紛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1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6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3頁,第31字
音《唐韻》:府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方文切,𡘋音餴。《說文》:別也,从八、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物以羣分。
义又,《增韻》:裂也、判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賦也、施也。《增韻》:與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隔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一黍之廣爲一分,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
义又,半也。《公羊傳・莊二年》:師喪分焉。《荀子・仲尼篇》: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
义又,徧也。《左傳・哀元年》: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
义又,與紛通。《荀子・儒效篇》: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・繆稱訓》:禍之生也分分。【註】猶紛紛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》:以待國之匪頒。【註】匪讀爲分。
音又,《唐韻》:扶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符問切,𡘋汾去聲 —— 名分也。《禮・禮運》:禮達而分定。
义又,均也、分劑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分毋求多。
义又,分,位也。漢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此臣所以報先帝,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方問切,紛去聲 —— 均也。《左傳・僖元年》:救患分災㊟〔「救患分災」,原文作「夏,邢遷于夷儀,諸侯城之,救患也。凡侯伯,救患、分災、討罪,禮也。」〕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府吻切,音粉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律謂之分。【註】分音粉,律管可以分氣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膚容切,音丰。曹植〈七啟〉:太極之初,渾沌未分,萬物紛錯,與道俱隆。
音又,叶膚眠切,音近徧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九市開場,貨別隊分,人不得顧,車不得旋。
注解
〔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ēn、fè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八、刀。
〔分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八,从刀。“八”就是分;从“刀”,是以刀剖物,使之分开的意思。本义是一分为二。
〔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ēn] ⑴ 区划开⑵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⑶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⑷ 散,离⑸ 辨别⑹ 区划而成的部分⑺ 一半㈡ [fèn] ⑴ 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⑵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⑶ 料想:“自~已死久矣”。⑷ 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甫文切頁碼第35頁,第5字續丁孫
分
別也。从八从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《說文》『平』下、『𠔯』下、『夰』下並云『八,分也』。八(微韻)、分(文韻),雙聲對轉,實本同字。」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林說是也。八之意本為分,取假象分背之形,指事字,動詞,後世(殷代已然)借用為數目八九之八。久而不返,乃加刀為意符(言刀所以分也)作分,以還其原。殷以來兩字分行,鮮知其本為一字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翻文反頁碼第114頁,第4行,第1字述
別也。從八,從刀,刀以分別物。
鍇注臣鍇曰:「天地始分,高下相背,若有刀形以制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甫文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92頁,第2字許惟賢第85頁,第5字
別也。从八刀。
段注會意。
刀㠯分別物也。
段注此釋从刀之意也。甫文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分,切开。字形采用“八、刀”会义,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到秦漢篆隸,「分」字都從八、從刀。《說文‧八部》:「分,別也。从八、从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」八原有分別的意思,分是用刀把物品剖分為兩半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分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4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6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8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38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6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6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14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6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63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957頁【補遺】第1627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1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9頁【崇文】第4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6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623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