哗字详情

huáㄏㄨㄚˊhuāㄏㄨㄚ
口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+54D7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口部

9画

6

15画 (嘩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KWXF

ROPJ

JNRE

64041

0873

2709

U 54D7

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竖、撇、竖弯钩、横、竖

哗字概述

〔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uá、huā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华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华声。本义是喧哗,声大而杂乱。

〔哗〕字仓颉码是ROPJ,五笔是KWXF,四角号码是64041,郑码是JNRE,中文电码是0873,区位码是2709

〔哗〕字的UNICODE是U+54D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719,UTF-32:000054D7,UTF-8:E5 93 97。

〔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507,属常用字

〔哗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1huáㄏㄨㄚˊ

基本解释

〔~变〕军队突然叛变。
人多声杂,乱吵。~笑。~然。喧~。~众取宠(用言语行动迎合众人,以博得好感或拥护)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人声嘈杂,喧闹。
clamor; noise;
哗然而骇者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有辄哗笑之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无敢哗者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哗溃(喧闹中逃散);哗釦(大声欢呼);哗嚣(喧腾);哗乱(群起作乱)
2.浮夸 。
boast;
哗众取宠。
形容词
1.形容很响的笑声的 。
uproarious;
哗笑(众人放声大笑)
2.另见 huā。

2huāㄏㄨㄚ

基本解释

象声词。雨~~地下。

详细解释

象声词
1.形声。从口,华声。本义:喧哗,声大而杂乱) 同本义 。
thump; gurgling;
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;哗啷(象声词);哗拉拉(哗喇喇,哗啦啦。象声词。
2.另见 huá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77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206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135頁,第5

集韻》同「譁」。

注解

〔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嘩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á、h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華

〔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ā] ⑴ 均见“哗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瓜切頁碼74頁,第25

𧮉

異體

𧮉讙也。从言𦾓聲。

附注丁福保詁林:「沈乾一案:唐寫本《玉篇》『𧪮』注引《說文》亦譁字也。《廣韻・九麻》:『譁』下:『𧪮,同上。』足證『𧪮』為『譁』之重文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忽奢反頁碼210頁,第7行,第2

𧮉讙也。從言華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94頁,第2許惟賢177頁,第12

𧮉讙也。从言。䔢聲。

段注呼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譁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49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13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169頁
4說文校箋第102頁,第18字
5說文考正第96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340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59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137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506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61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103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77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093頁
14通訓定聲第168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12頁【崇文】第845頁
16說文句讀第294頁
17章授筆記第111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9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268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