啻字详情

chìㄔˋ
口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+557B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口部

12画

9

12画 (啻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UPMK 86 、 YUPK 98

YBR

SULJ

00602

0804

6420

U 557B

点、横、点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

啻字概述

〔啻〕字拼音是(chì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啻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帝、口”,五行属金。

〔啻〕字仓颉码是YBR,五笔是UPMK86,YUPK98,四角号码是00602,郑码是SULJ,中文电码是0804,区位码是6420

〔啻〕字的UNICODE是U+557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883,UTF-32:0000557B,UTF-8:E5 95 BB。

〔啻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263

〔啻〕字异体字是𠺏

汉字解释

1chìㄔˋ

基本解释

副词。但;只;仅。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,组成“不啻”、“匪啻”、“何啻”、“奚啻”等词,在句中起连接或比况作用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啻,語時〔詞〕,不啻也。”《書•多士》:“爾不克敬,爾不啻不有爾土,予亦致天之罰於爾躬。”孔傳:“不但不得還本土而已,我亦致天罰於汝身。”唐杜荀鶴《旅中卧病》:“胡園何啻三千里,新雁纔聞一兩聲。”清黄宗羲《明夷待訪録•田制三》:“今民間田土之價,懸殊不啻二十倍。” 是;理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一曰啻,諟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言部》曰:諟,理也。'” 余,剩下。《集韻•寘韻》:“啻,餘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副词
(形声。从口,帝声。本义:仅仅,只有) 同本义 only。——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,组成“不啻”,“匪啻”,“奚啻”等词,在句中起连接或比况作用。
不啻如此。

2ㄉㄧˋ

基本解释

高声。《集韻•霽韻》:“啻,高聲。” 审谛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口部》:“啻,亦用為寀諦字。”

越南字释义

读音ví 比方,比如, 比喻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55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96頁,第29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頁,第25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施智切,音翅。說文》:語時不啻也,一曰諟也。正字通》:二義未詳。玉篇》:買賣云不啻也。六書故》:啻猶止也,猶言何止。今吳方言凡已詞加一啻字,猶言不但已也。書・秦誓》:不啻如自其口出〔「如」,開明版作「若」〕韻會》或作翅。

又,與適通。戰國策》:疑臣者不適三人。【註】適啻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餘也。韻會》:過多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丁計切,音帝 —— 高聲。

一曰諟也。

注解

〔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啻〕字拼音是ch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帝、口

〔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ì] ⑴ 副词。但;只;仅。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,组成“不啻”、“匪啻”、“何啻”、“奚啻”等词,在句中起连接或比况作用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啻,語時〔詞〕,不啻也。”《書•多士》:“爾不克敬,爾不啻不有爾土,予亦致天之罰於爾躬。”孔傳:“不但不得還本土而已,我亦致天罰於汝身。”唐杜荀鶴《旅中卧病》:“胡園何啻三千里,新雁纔聞一兩聲。”清黄宗羲《明夷待訪録•田制三》:“今民間田土之價,懸殊不啻二十倍。” 是;理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一曰啻,諟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言部》曰:諟,理也。'” 余,剩下。《集韻•寘韻》:“啻,餘也。” [dì] ⑴ 高声。《集韻•霽韻》:“啻,高聲。” 审谛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口部》:“啻,亦用為寀諦字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施智切頁碼42頁,第28

啻語時不啻也。从口帝聲。一曰啻,諟也。讀若鞮。

附注徐灝注箋:「時當作詞,字之誤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叱智反頁碼129頁,第1行,第1

啻語時不啻也。從口帝聲。一曰:啻,諟也,讀若鞮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施智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31頁,第5許惟賢102頁,第11

啻語時不啻也。

段注玄應引《倉頡篇》曰:不啻,多也。按不啻者,多之䛐也。《秦誓》曰:不啻若自其口出。《世說新語》云:王文度弟阿智。惡乃不啻。《玉篇》云:買賣云不啻也。可知爲市井常談矣。不啻如楚人言夥頤。啻亦作翅。支聲帝聲同部也。《疒部》疧下曰:病不翅。《孟子》曰:奚翅食重。

从口。帝聲。

段注施智切。十六部。

一曰啻,諟也。

段注《言部》曰:諟,理也。亦用諟爲宷諦字。

讀若鞮。

段注疑此謂後一義之讀。

啻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9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21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05頁
4說文校箋第56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9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73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2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80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6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2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55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43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182頁【補遺】第16311頁
14通訓定聲第206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8頁【崇文】第509頁
16說文句讀第163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77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36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