嶅字详情

𭗱

áoㄠˊàoㄠˋ
山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+5D85 CJK 基本汉字
三级汉字

山部

13画

11

14画 (嶅)

上下结构

GQTM

GKU QKU

CIML

58772

1552

U 5D85

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横折钩、撇、撇、横、撇、捺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

嶅字概述

〔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áo、ào),部首是山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嶅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敖、山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嶅〕字仓颉码是GKU QKU,五笔是GQTM,四角号码是58772,郑码是CIML,中文电码是1552

〔嶅〕字的UNICODE是U+5D8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941,UTF-32:00005D85,UTF-8:E5 B6 85。

〔嶅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7473

〔嶅〕字异体字是𥂢

汉字解释

1áoㄠˊ

基本解释

山多小石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山多小石 rubbly嶅,山多小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嶅,山多小石。——《玉篇》
名词
1.山名,嶅山。
Ao mountain;
2.在山东省新泰县东南。
3.在广东省龙川县北。

2àoㄠˋ

基本解释

山高的样子。

古壮字释义

读音ngaux。 高大的房子,楼房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57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318頁,第31

標點整理本: 第258頁,第15

廣韻》:五勞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牛刀切;《韻會》:牛交切,𡘋音熬。說文》:山多小石也。

又,嶅山,在魯地。

又,通作磝。集韻》:山高貌。韓愈〈別知賦〉:山磝磝而相軌。

又,《玉篇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魚到切,音傲 —— 動搖貌。揚雄〈河東賦〉:嘻嘻旭旭,天地稠嶅。

集韻》亦作㟼、㠂。

注解

〔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

〔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áo、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敖、山

〔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áo] ⑴ 山多小石。 [ào] ⑴ 山高的样子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五交切頁碼306頁,第5

異體㟼、㠂

嶅山多小石也。从山𢾍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偶毛反頁碼761頁,第7行,第1

嶅山多小石。從山敖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五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755頁,第2許惟賢768頁,第4

嶅山多小石也。

段注《釋山》曰:多小石,磝。許所據字从山也。魯有具,敖二山。晉師在敖,鄗二山之間。敖葢卽嶅字。以多小石得名。

从山。敖聲。

段注五交切。二部。

嶅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03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761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583頁
4說文校箋第389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366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317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251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53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94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38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378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133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9164頁【補遺】第17393頁
14通訓定聲第123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789頁【崇文】第3153頁
16說文句讀第1249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21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877頁,第1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