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字详情
常
常字概述
〔常〕字拼音是(cháng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常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龸、吊”或“𫩠、巾”,五行属金。
〔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尚声。本义是旗。
〔常〕字仓颉码是FBRLB,五笔是IPKH,四角号码是90227,郑码是KOJL,中文电码是1603,区位码是1903。
〔常〕字的UNICODE是U+5E3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20,UTF-32:00005E38,UTF-8:E5 B8 B8。
〔常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257,属常用字。
〔常〕字异体字是㦂、嫦、裳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9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33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5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:市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辰羊切,𡘋音裳。《玉篇》:恆也。《正韻》:久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後得主而有常。〈繫辭〉:動靜有常。《詩・周頌》:陳常于時夏。【箋】謂陳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【朱傳】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
义又,五常。《書・舜典》愼徽五典〔傳〕: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,五品〔傳〕:五品,謂五常。【疏】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
义又,神名。《荀子・九家易》: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詩・魯頌》:居常與許。【傳】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
义又,州名。《隋書・地理志》:毗陵郡平陳置常州。
义又,山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常山郡。【註】恆山在西,避漢文帝諱,故改曰常山。
义又,水名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:常衞既從。【註】常水,出常山上曲陽縣。《書・禹貢》作恆。
义又,旂名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司常掌九旂之物名,日月爲常。【又】王建太常。《釋名》:日月爲常。謂畫日月於其端,天子所建,言常明也。
义又,常服。《詩・小雅》:載是常服。【傳】日月爲常服,戎服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倍尋曰常。
义又,車戟名。《釋名》:車戟曰常,長丈六尺,車上所持也。八尺曰尋,倍尋曰常,故曰常也。
义又,木名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常棣。【註】關西棣樹,子如櫻桃,可食。《詩・小雅》:彼爾維何,維常之華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出河內。《前漢・常惠傳》:惠,太原人,甘露中爲右將軍。
义又,與裳同。《說文》:下帬也。徐鉉曰:下直而垂,象巾,故从巾。今文作裳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98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27字
《周禮・春官》司常掌九旂之物名,日月爲常。又王建太常。
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。
注解
〔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常〕字拼音是chá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𫩠、巾。
〔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尚声。本义是旗。
〔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áng] ⑴ 长久,固定不变⑵ 副词,经常,时时(叠),不只一次⑶ 普通的,一般的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市羊切頁碼第252頁,第21字續丁孫
常
下帬也。从巾尙聲。
裳
常或从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射強反頁碼第648頁,第1行,第3字述
下帬也。從巾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裳下直而垂,象巾,故從巾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48頁,第2行,第1字述
俗常從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市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43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26頁,第8字
下帬也。
段注《釋名》曰:上曰衣。下曰裳。裳,障也。以自障蔽也。《士冠禮》。爵弁。服纁裳。皮弁。服素積。玄端。玄裳,黃裳,襍裳可也。《禮記・深衣》。續衽鉤邊。要縫半下。今字裳行而常廢矣。
从巾。尙聲。
段注从巾者,取其方幅也。引伸爲經常字。市羊切。十部。
常或从衣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下裙。引申為「恒常」(其本字為恒長)。
下裙也。常久之常乃長之借。
下裙也。引申為恒常者,恒長之借。
下裙也。引申為恒常乃長之假字。
裳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96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33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8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19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04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99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87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89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20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96頁,第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14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576頁,第4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793頁【補遺】第1716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53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69頁【崇文】第26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28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2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170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48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