敞字详情

chǎngㄔㄤˇ
攵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+655E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攵部

12画

8

12画 (敞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MKT

FBOK

KOLM

98240

2412

1908

U 655E

竖、点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横、撇、捺

敞字概述

〔敞〕字拼音是(chǎng),部首是攵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尚、攵”,五行属金。

〔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攴( pū ),尚声。本义是宽敞。

〔敞〕字仓颉码是FBOK,五笔是IMKT,四角号码是98240,郑码是KOLM,中文电码是2412,区位码是1908

〔敞〕字的UNICODE是U+655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950,UTF-32:0000655E,UTF-8:E6 95 9E。

〔敞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607,属常用字

〔敞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chǎngㄔㄤˇ

基本解释

(房屋、庭院等)没有遮蔽。~亮。宽~。
张开,打开。~着大门。~篷马车。~开供应。
古同“”,畅快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将高起的土地筑成平台,用以远望。
2.同本义。
build terrace;
敞,平治高土,可以远望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3.张开,敞开 。
open wide;
敞衣露胸;敞着门。
4.显露;露出。
reveal;
奇踪隐五百,一朝敞神界。 —— 陶潜《桃花源诗》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攴( pū ),尚声。本义:宽敞。
2.宽敞。
wide; broad;
其母死,贫无以葬,然乃行营高敞地。 ——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轩敞者为舱。 —— 清· 张潮《核舟记》
敞平(宽阔平坦);敞阔(宽阔清静)
3.随便 。
freely;
敞口(说话随便或指没有限制,尽量);敞快(直爽,爽快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128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472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419頁,第18

廣韻》:昌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齒兩切,𡘋音廠。說文》:平治高土,可以遠望也。史記・淮隂侯傳》:行營高敞地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處險不敞。【註】師古曰:言其阻阸不顯敞也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體爽塏以閒敞。【註】《倉頡篇》曰:敞,高顯也。

又,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敞罔靡徒。【註】敞罔,失容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一曰開也。又,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恥孟切,音牚 —— 拒也。

又,除更切 —— 磨也。玉篇》:磨光也。

注解

〔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

〔敞〕字拼音是ch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尚、攵

〔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攴( pū ),尚声。本义是宽敞。

〔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ǎng] ⑴ (房屋、庭院等)没有遮蔽⑵ 张开,打开⑶ 古同“畅”,畅快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昌兩切頁碼97頁,第23

敞平治高土,可以遠望也。从攴尙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惟平治,故字从攴。後人乃謂高土可以遠望為敞,而昧其本始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赤丈反頁碼261頁,第1行,第1

敞平治高土,可以逺望也。從攴尚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:「韓信行營高敞地。」會意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昌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92頁,第3許惟賢220頁,第6

敞平治高土可㠯遠望也。

段注惟平治故字從攴。後人乃謂高土可以遠望爲敞而昧其本始矣。

从攴。尙聲。

段注昌兩切。十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張敞字子高。平治高土,引申為廠(動詞),工廠(名詞),日本作塲(此字不錯)。

白话解释

敞,推平高耸的土墩或土丘,使人们可以远望。字形采用“宀”作边旁,采用“尚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攴、尚聲。從攴,指以手治理;尚聲,聲兼義,指積累增高。從攴、尚聲,表示積累高土以便於遠望。隸書、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敞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92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263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209頁
4說文校箋第129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123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438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75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76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37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78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128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95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647頁【補遺】第16545頁
14通訓定聲第355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60頁【崇文】第1037頁
16說文句讀第370頁
17章授筆記第143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647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334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