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字详情
幕
幕字概述
〔幕〕字拼音是(mù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幕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莫、巾”,五行属木。
〔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莫声。本义是覆布,帐篷的顶布。
〔幕〕字仓颉码是TAKB,五笔是AJDH,四角号码是44227,郑码是EKGL,中文电码是1612,区位码是3627。
〔幕〕字的UNICODE是U+5E5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49,UTF-32:00005E55,UTF-8:E5 B9 95。
〔幕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854,属常用字。
〔幕〕字异体字是幔、幙、曼、縵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9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35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7頁,第24字
音《唐韻》:慕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末各切,𡘋音莫。《說文》:帷在上曰幕。《廣雅》:帳也。《釋名》:幕,絡也,在表之稱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幕人》:掌帷幕幄帟綬之事。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: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,伯州犂侍于王後。張幕矣。曰:虔卜于先君也。徹幕矣。曰:將發命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幕府,軍旅無常居,故以帳幕言之。通作莫。《史記・李牧傳》:市租皆輸入莫府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古者出征爲將帥,軍還則罷,理無常處,以幕帟爲府署,故曰幕府。〈李廣傳〉:莫府省約文書籍事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凡將軍謂之幕府者,蓋兵門合施帷帳,故稱幕府。古字通用,遂作莫耳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・幕人》〔註〕:幕,或在地,展陳於上也。《儀禮・聘禮》:館人布幕于寢門外,官陳幣。【註】布幕以承幣。【疏】館人布幕於地,官陳幣於其上。
义又,臂脛衣也。《釋名》:留幕,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。留,牢也;幕,絡也 —— 言牢絡在衣表也。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當戰,則斬堅甲鐵幕。【註】謂以鐵爲臂脛之衣。
义又,《類篇》:覆食案亦曰幕。
义又,《廣雅》:粗幕,庵也。
义又,《廣雅》:幕,覆也。《易・井卦》:上六井收勿幕。【註】幕猶覆也。【疏】不自掩覆,與衆共之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幕,暮也。【註】幕然,暮夜也。
义又,六幕。《前漢・禮樂志》:紛紜六幕浮大海。【註】猶言六合也。
义又,沙幕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衞靑將六將軍絕幕。【註】幕,沙幕。臣瓚曰:沙土曰幕,直度曰絕。師古曰:幕者,今之突厥中磧耳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淸河郡繹幕縣,琅邪郡姑幕縣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《姓譜》:舜祖幕之後。《史記・陳世家》:自幕至於瞽瞍。【註】鄭衆曰:幕,舜之先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莫半切,音縵 —— 平而無文曰幕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罽賔國錢爲騎馬,幕爲人面。【註】韋昭曰:幕,錢背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:蒙晡切,音模。李陵〈別蘇武歌〉:經萬里兮度沙幕,爲君將兮奮匈奴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莫狄切,音覓。盧仝〈思君吟〉:我心爲風兮淅淅,君身爲雲兮幕幕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0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29字
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楚子登巢車,以望晉軍,伯州犂侍于王後,張幕矣。
謹照原文張字上增王曰二字。
注解
〔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幕〕字拼音是m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莫、巾。
〔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莫声。本义是覆布,帐篷的顶布。
〔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ù] ⑴ 覆着在上面的帐⑵ 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⑶ 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⑷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,亦喻生活中的情景⑸ 古代作战时用的铁制臂甲和腿甲。⑹ 覆盖:“解朝服而~之”。⑺ 古同“漠”,沙漠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慕各切頁碼第253頁,第13字續丁孫
幕
帷在上曰幕,覆食案亦曰幕。从巾𦶛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門落反頁碼第649頁,第3行,第1字述
帷在上曰幕。從巾莫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慕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33頁,第5字許惟賢第628頁,第1字
帷在上曰幕。
段注《周禮》注曰:在上曰幕。幕或在地。展陳於上。疏云:《聘禮》布幕。官陳幣。史展幣。皆於幕下。又賓入境至館皆展幕。是幕在地。展陳於上也。按大徐本此下有覆食案亦曰幕六字。葢淺人所增。
从巾。𦱤聲。
段注慕各切。五部。按《周禮》尙有幄帟字。鄭云:四合象宮室曰幄。王所居之帳也。帟,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。皆以繒爲之。許無幄字者,《木部》有楃本巾車。帟則葢叚亦爲之。亦之言重也。其皆《周禮》故書與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篷帳。《漢書•李廣[傅]》「莫府」注:「大府」,今人用「幕府」非本義矣!
即今篷帳,上覆曰幕,旁遮曰惟。《漢書•李廣傳》「莫府」注「大府也」(顏說恐非(?)),今人所用「幕府」,非本義矣!
今篷帳。《漢書》「莫府」訓「大府」,今人用「幕府」,非本義矣!
白话解释
幕,帷幔遮盖在上面叫幕,遮盖摆放食物的几案的纱帐也叫幕。字形采用“巾”作边旁,采用“莫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巾、莫聲。從「巾」,指像布帛一樣可以覆蓋;「莫」,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的形體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幕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97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34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8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20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05頁,第9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01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879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906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24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96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15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583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807頁【補遺】第1716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66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70頁【崇文】第26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3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25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180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49頁,第1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