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字详情
杜
杜字概述
〔杜〕字拼音是(dù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杜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土”,五行属木。
〔杜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土声。本义是杜梨,棠梨,一种木本植物。
〔杜〕字仓颉码是DG,五笔是SFG,四角号码是44910,郑码是FBVV,中文电码是2629,区位码是2237。
〔杜〕字的UNICODE是U+675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60,UTF-32:0000675C,UTF-8:E6 9D 9C。
〔杜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80,属常用字。
〔杜〕字异体字是𡍨、𢾅、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2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8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動五切,音𢾖。《說文》:甘棠也。牡曰棠,牝曰杜。樊光曰:赤者爲杜,白者爲棠。陸璣《草木疏》:赤棠子澀而酢,無味,木理韌,可作弓幹。與《說文》不同。
义又,塞也。《書・費誓》:杜乃[⿱艹⿰扌𨾏]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:犯令凌政則杜之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杜榮。【註】似茅,皮可爲索。
义又,香草名。屈原〈九歌〉:采芳洲兮杜若。又,繚之兮杜蘅。又,《方言》:東齊謂根爲杜。又,澀也。
义又,《本草》:杜仲,藥名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蟲》:杜伯,蝎也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本帝堯劉累之後。出京兆、濮陽、襄陽三望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董五切,音睹 —— 姓也。楚有杜敖。
音又,《類篇》:同都切,音徒 —— 亦姓也。晉有杜蒯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7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18字
《爾雅・釋蟲》杜伯,蝎也。
謹按所引出博雅非爾雅,爾改博。幷照原文蝎改蠍。
注解
〔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杜〕字拼音是d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土。
〔杜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土声。本义是杜梨,棠梨,一种木本植物。
〔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ù] ⑴ 落叶乔木,果实圆而小,味涩可食,俗称“杜梨”,亦称“甘棠”、“棠梨”。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。⑵ 阻塞( sè ),堵塞( sè )⑶ 〔~撰〕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。⑷ 姓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徒古切頁碼第180頁,第11字續丁孫
杜
甘棠也。从木土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徒土反頁碼第444頁,第5行,第1字述
甘棠也。從木土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徒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57頁,第3字許惟賢第422頁,第8字
甘棠也。
段注《召南》。蔽芾甘棠。毛曰:甘棠,杜也。《釋木》曰:杜,甘棠。本無不合。棠不實。杜實而可食。則謂之甘棠。凡實者皆得謂之杜。則皆得謂之甘棠也。牡棠牝杜,析言之也。杜得偁甘棠,互言之也。《釋木》又曰:杜,赤棠。白者棠。《魏風》傳用之。此以其木色之異異其名。與杜甘棠說異。卽與分牡牝說異。爲許所不取。戴先生曰:《爾雅》謂杜甘曰棠。毛公失其《句讀》。葢依陸璣疏白棠卽甘棠,子美。赤棠卽杜,子澀。爲此說耳。非許意。亦非《爾雅》意也。先生又曰:棃山樆。謂棃山生曰樆。榆白枌。謂榆之白者曰枌。今按《毛傳》云:枌白榆也。誠當於白爲讀。《漢書・音義》云:離山棃也。是《爾雅》當同音義乙其字矣。
从木。土聲。
段注徒古切。五部。借以爲杜塞之杜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方言》訓歰。「杜門謝客」當作𢾅,「杜漸防微」亦作𢾅。
杜塞乃𢾅之借。杜訓根,《詩》:「徹彼桑土」,《韓詩》作「徹彼桑杜」。
甘棠也。《方言》訓歰(?)……。杜門=𢾅門。𢾅,閉也,塞也(𢾅漸防微同)。桑杜係别義(係土?)。
白话解释
杜,甘棠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土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自甲骨文至楷書,皆為從木、土聲之構形,其差別者,僅在於左形右聲或右形左聲的位置改易而已。其中戰國文字「木」字略有斷筆,當是年久漫漶所致。「木」為樹木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樹木有關;「土」為社主地神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杜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55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55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5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24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22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75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357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9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3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0頁,第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23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8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738頁【補遺】第1684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3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65頁【崇文】第185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0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36頁,第4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51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58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