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字详情
循
循字概述
〔循〕字拼音是(xún),部首是彳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彳、盾”,五行属火。
〔循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彳,盾声。彳( chì ),双人旁,与行走有关。本义是顺着,沿着。
〔循〕字仓颉码是HOHJU,五笔是TRFH,四角号码是22264,郑码是OIEL,中文电码是1789,区位码是4913。
〔循〕字的UNICODE是U+5FA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490,UTF-32:00005FAA,UTF-8:E5 BE AA。
〔循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705,属常用字。
〔循〕字异体字是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84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69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15頁,第4字
音《唐韻》:詳遵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松倫切。《正韻》:詳倫切,𡘋音旬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自也、率循也。《說文》:行順也。《禮・射義》:卿大夫以循法爲節。《史記・循吏傳》:奉職循理,亦可以爲治,何必威嚴哉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此業壹定,世世常安,而後有所持循矣。【註】執持而順行之。
义又,《增韻》:依也。《左傳・昭七年》:循牆而走。〈二十三年〉:循山而南。【註】依山南行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善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循次序也。《論語》:夫子循循然善誘人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循環,謂旋繞往來。《史記・高帝紀》:三王之道,若循環終而復始。
义又,巡也。《前漢・宣帝紀》:遣使者循行郡國,問民所疾苦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循,摩也。《前漢・李陵傳》:數數自循其刀環。【註】循,謂摩循也。
义又,撫循,慰安也。《前漢・蕭何傳》:拊循勉百姓。〈趙充國傳〉:拊循和輯。
义又,《廣雅》:述也。《前漢・馮立傳》:立爲西河上郡太守,居職公廉,與其兄野王相似。吏民歌之曰:大馮君,小馮君,兄弟繼踵相因循。
义又,無所作爲曰因循。韓愈〈酬裴功曹〉詩:多才自勞苦,無用秖因循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船倫切,音脣 —— 蹲循,逡巡也。
注解
〔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循〕字拼音是x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盾。
〔循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彳,盾声。彳( chì ),双人旁,与行走有关。本义是顺着,沿着。
〔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ún] ⑴ 遵守,依照沿袭⑵ 古同“巡”,巡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詳遵切頁碼第56頁,第17字續丁孫
循
行順也。从彳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續倫反頁碼第162頁,第5行,第2字述
行順也。從彳盾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史記》云:『拊循其民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詳遵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02頁,第7字許惟賢第135頁,第12字
行也。
段注各本作行順也。淺人妄增耳。依《大誓・正義》、《眾經音義》所引訂。行今音讀下孟反。如《月令》循行國邑,出行田原,循行縣鄙,《周禮》注行夜皆是也。《釋詁》。遹遵率循也。引伸爲撫循,爲循循有序。
从彳。盾聲。
段注詳遵切。十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段解未是。撫循之循當作揗。
撫循字不當作循,當作揗。段說非。揗,摩也。
撫循字當作揗。
白话解释
循,顺路而行。字形采用“彳”作边旁,“盾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彳、從直。「彳」是道路,引申可為行走;「」是「直」的本形,表示眼睛視物。二者相合正表示行走察看的意思。戰國文字則將「直」增筆而變成「盾」,盾是遮目防身的器具,在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。篆文則依從戰國文字而來,從彳、盾聲,隸書、楷書並與篆文同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循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9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62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6頁,第2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1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48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3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82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76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4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7頁,第1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8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01頁【補遺】第1637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91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3頁【崇文】第6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88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83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08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