徼字详情
徼
徼字概述
〔徼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iǎo、jiào),部首是彳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徼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彳、敫”,五行属木。
〔徼〕字仓颉码是HOHSK,五笔是TRYT,四角号码是28240,郑码是OISM,中文电码是1797,区位码是6572。
〔徼〕字的UNICODE是U+5FB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508,UTF-32:00005FBC,UTF-8:E5 BE BC。
〔徼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6134。
〔徼〕字异体字是僥、激、邀、𧾐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89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71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17頁,第15字
音《廣韻》:古弔切;《集韻》:吉弔切,𡘋音叫。《說文》:循也。《前漢・百官表》:中尉,秦官,掌徼循京師。【註】師古曰:徼,遮繞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邏卒曰游徼。《後漢・臧宮傳》:少爲縣亭長游徼。【註】每鄕有游徼,掌循禁姦盜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邊徼也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南至䍧牱爲徼。【註】徼,塞也。以木柵水,爲蠻夷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小道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徼道綺錯。
义又,《韻會》:一曰徼妙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常有欲以觀其徼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古堯切;《集韻》:堅堯切,𡘋叫平聲。《玉篇》:要也、求也。《左傳・昭三年》:徼福於太公。【註】徼,要也。《禮・中庸》:小人行險以徼幸。【疏】徼求榮幸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抄也。《論語》:惡徼以爲知者。【註】徼,抄也。抄人之意,以爲己有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伊消切,音邀 —— 遮也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徼𧮬受詘。【註】司馬彪云:徼,遮也;𧮬,倦也,謂遮其倦者。
注解
〔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徼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ǎo、ji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敫。
〔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o] ⑴ 同“侥”。⑵ 求。㈡ [jiào] ⑴ 边界⑵ 巡逻,巡察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古堯切頁碼第56頁,第16字續丁孫
徼
循也。从彳敫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循猶繞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堅蕭反頁碼第162頁,第4行,第2字述
循也。從彳敫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循猶繞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古堯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302頁,第6字許惟賢第135頁,第11字
循也。
段注《百官表》曰:中尉掌徼循京師。如淳曰: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。按引伸爲徼求,爲邊徼。今人分平去。古無是也。
从彳。敫聲。
段注古堯切。二部。
徼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9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62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6頁,第2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1頁,第1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48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30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7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4頁,第2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7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84頁,第4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00頁【補遺】第1637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334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3頁【崇文】第6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82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0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