摣字详情

𭗱

zhāㄓㄚ
扌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+6463 CJK 基本汉字

扌部

14画

11

9画 (抯)

左右结构

RHAG 86 、 RHEG 98

QYPM

DILC

51012

U 6463

横、竖钩、提、竖、横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、竖弯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摣字概述

〔摣〕字拼音是(zhā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摣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虘”。

〔摣〕字仓颉码是QYPM,五笔是RHAG86,RHEG98,四角号码是51012,郑码是DILC

〔摣〕字的UNICODE是U+646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699,UTF-32:00006463,UTF-8:E6 91 A3。

〔摣〕字异体字是𠭯𢳛𢸉

汉字解释

zhāㄓㄚ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13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423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370頁,第3

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側加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莊加切,𡘋音渣。說文》:挹也。从手,且聲,讀若樝梨之樝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抯摣,取也。南楚之閒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。或謂之𢳛

又,《集韻》:淺野切,音且 —— 亦取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徐野切;《集韻》:似也切,𡘋音灺。唐韻》:兹野切;《集韻》:子野切,𡘋音姐 —— 義𡘋同。別作𢳛𠭯,義通。

注解

〔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抯〕字拼音是zh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且

〔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ā] ⑴ 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