札字详情
札
札字概述
〔札〕字拼音是(zhá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札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乚”,五行属木。
〔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札声。本义是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。
〔札〕字仓颉码是DU,五笔是SNN,四角号码是42910,郑码是FZVV,中文电码是2610,区位码是5293。
〔札〕字的UNICODE是U+672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13,UTF-32:0000672D,UTF-8:E6 9C AD。
〔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532。
〔札〕字异体字是剳、劄、扎、軋、𤔑、𤵦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09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5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側八切,音紮。《說文》:牒也。【徐曰】牒亦木牘也。《爾雅・釋器》〔疏〕:古未有紙,載文於𥳑,謂之𥳑札。《中庸・方策》〔註〕:𥳑、札、牒、畢,同物而異名;札,木𥳑之薄小者也。《釋名》:札,櫛也,編之如櫛齒相比也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請爲天子遊獵之賦,上令尚書給筆札。
义又,甲葉也。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: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穿七札焉。
义又,夭死爲札。《左傳・昭二年》:民不夭札。
义又,《釋名》:撥水之櫂曰札,形似札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一黠切,音軋 —— 報也。
音又,叶側瑟切,音櫛。〈古詩十九首〉:客從遠方來,遺我一書札;上言長相思,下言久離別。
义《正譌》:俗作扎,非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7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2字
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穿七札焉。
謹照原文穿改徹。
《左傳・昭二年》民不夭札。
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。
注解
〔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札〕字拼音是zh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乚。
〔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札声。本义是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。
〔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á] ⑴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⑵ 信件⑶ 旧时的一种公文⑷ 夭死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八切頁碼第192頁,第3字續丁孫
𣎷
異體札
牒也。从木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側滑反頁碼第487頁,第4行,第1字述
牒也。從木乙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牒亦木牘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八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059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6頁,第7字
牒也。
段注《片部》曰:牒,札也。二字互訓。長大者曰槧。薄小者曰札,曰牒。《釋名》曰:札,櫛也。編之如櫛齒相比也。《司馬相如傳》曰:上令尚書給筆札。師古曰:札,木𥳑之薄小者也。
從木。乙聲。
段注側八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牒也。引申為奏札、札子、信札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木、乙聲。「木」本為樹,引申為木片、木板;「乙」為肋骨,形體細長,於此比擬表示細長的意思。「木」、「乙」相合乃指細長的木板。篆文、隸書與楷書,構形皆與戰國文字無異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78頁,第1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91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7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45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37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41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8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20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42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0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3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5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163頁【補遺】第1690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54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10頁【崇文】第20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7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51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49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90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