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字详情
景
景字概述
〔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ǐng、yǐng),部首是日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景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日、京”,五行属木。
〔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是日光。
〔景〕字仓颉码是AYRF,五笔是JYIU,四角号码是60906,郑码是KSJK,中文电码是2529,区位码是3016。
〔景〕字的UNICODE是U+666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223,UTF-32:0000666F,UTF-8:E6 99 AF。
〔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626,属常用字。
〔景〕字异体字是㬌、幜、影、暻、𠎠、𦚏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日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184頁,第1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96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42頁,第3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居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影切,𡘋音警。《說文》:光也。【釋文】景,境也,明所照處有境限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景,大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介景福。【箋】受大福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景行行止。【箋】景,明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景行。【朱傳】大道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景景,白也。《篇海》:韶也。又,像也、慕也、仰也。
义又,《詩・鄘風》:景山與京。【傳】景山,大山。
义又,山名。《詩・商頌》:景員維河。【朱傳】景,山名,商所都也。
义又,衣也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:婦乗以几,姆加景。【註】景之制如明衣,加之以爲行道禦塵,令衣鮮明也。景,亦明也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天晴而見景星。景星者,德星也。
义又,風名。《史記・律書》:景風居南方。景者,言陽氣道竟。
义又,姓。景差。見《史記・屈原傳》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丙切;《集韻》:於境切,𡘋音影 —— 物之隂影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汎汎其景。【疏】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以土圭之灋測土深,正日景。【釋文】景,本或作影。《佩觽集》:形景爲影,本乎稚川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舉兩切。夏侯湛〈抵疑〉「黎苗之樂函夏,若遊形之招惠景」,叶上響。
注解
〔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。
〔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ǐng、yǐ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日、京。
〔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是日光。
〔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ǐng] ⑴ 环境的风光⑵ 情况,状况⑶ 佩服,敬慕⑷ 高,大⑸ 姓。㈡ [yǐng] ⑴ 古同“影”,影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頁碼第216頁,第16字續丁孫
景
光也。从日京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光所在處,物皆有陰。」「後人名陽曰光,名光中之陰曰影,別製一字,異義異音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己皿反頁碼第552頁,第1行,第1字述
光也。從日京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14頁,第3字許惟賢第534頁,第2字
日灮也。
段注日字各本無。依《文𨕖》張孟陽〈七哀〉詩注訂。《火部》曰:光者,明也。《左傳》曰: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。日月皆外光。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。光如鏡故謂之景。《車舝》箋云:景,明也。後人名陽曰光。名光中之陰曰影。別製一字。《異義》異音。斯爲過矣。《爾雅》、《毛詩》皆曰:景,大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
从日。京聲。
段注居影切。古音在十部。讀如姜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日光也。光引申訓大,故景亦訓大。
訓大者與京聲義近。
日光也。光訓大,故景亦訓大。影字《說文》無,乃俗字,正即作景。
日光也。光訓大,故景亦訓大(二字古義近)。影字《說文》無,或即景字。
白话解释
景,太阳的光。字形采用“日”作边旁,“京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字從日、京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景,日光也。」段注:「日月皆外光,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,光如鏡,故謂之景。後人名陽曰光,名光中之陰曰影,別製一字。《爾雅》、《毛詩》皆曰:『景,大也。』其引伸之義也。」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
景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25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48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2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73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63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945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63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506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397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8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71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8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788頁【補遺】第1701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703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75頁【崇文】第22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877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82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397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5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