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字详情
書
書字概述
〔書〕字拼音是(shū),部首是聿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書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聿、日”。
〔書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聿,者聲。聿( yù ),即筆。隸書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說文》:“書,箸也。”箸( 著 )即顯明。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是書寫,記錄,記載。
〔書〕字仓颉码是LGA,五笔是VFJF,四角号码是50601,郑码是XBK。
〔書〕字的UNICODE是U+66F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360,UTF-32:000066F8,UTF-8:E6 9B B8。
〔書〕字异体字是书、𦘠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上 部首:曰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198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02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0頁,第8字
音《廣韻》:傷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商居切,𡘋音舒。《說文》作𦘠,著也。从聿、从者,隷省作書。《易・繫辭》: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。【註】書契,所以決斷萬事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六藝,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【註】書,六書之品。又,〈地官・保氏〉乃敎之六藝,五曰六書。【註】六書,象形、會意、轉注、處事、假借、諧聲。許愼《說文・序》: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,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;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;著於竹帛謂之書 —— 書者,如也。
义又,書有六體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六體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書、隷書、繆篆、蟲書。又,《說文》: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、二曰小篆、三曰刻符、四曰蟲書、五曰摹印、六曰署書、七曰殳書、八曰隷書。
义又,〈尙書序〉:〔疏〕諸經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從事著,聖賢闡敎,事顯於言,言愜羣心,書而示法,既書有法,因號曰書,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。《史記・禮書》〔註〕:書者,五經六籍總名也。《釋名》:書,庶也,紀庶物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畏此𥳑書。【傳】𥳑書,戒命也。【疏】古者無紙,有事書之於𥳑,故曰𥳑書。又,《周禮・天官》:司書。【註】主計會之簿書。又,《左傳・昭六年》:鄭人鑄𠛬書。【註】鑄𠛬書於鼎。
义又,《左傳・昭六年》:叔向使詒子產書。〇【按】卽書牘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對亡應書者。【註】書,謂詔書也。
义又,官名。《前漢・成帝紀》:初置尙書員五人。又,〈百官公卿表〉:中書謁者。
注解
〔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曰部。
〔書〕字拼音是sh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曰。
〔書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聿,者聲。聿( yù ),即筆。隸書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說文》:“書,箸也。”箸( 著 )即顯明。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是書寫,記錄,記載。
〔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ū] ⑴ 成本的著作⑵ 信⑶ 文件⑷ 寫字或寫的字⑸ 寫文章⑹ 字體⑺ 古書名,《尚書》的簡稱(亦稱“書經”)。⑻ 某些曲藝形式的通稱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商魚切頁碼第92頁,第1字續丁孫
𦘠
異體書、書
箸也。从聿者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《五經文字》云:《說文》作𦘠,《石經》作書。」
蔣注《淮南子》本經第八:昔者蒼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;伯益作井,而龍登玄雲,神棲昆侖。
蔣注晉・陶弘景《真誥》卷一:今請陳為書之本始也。造文之既肇矣,乃是五色初萌,文章畫定之時,秀人民之交,別陰陽之分,則有三元八會羣方飛天之書,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。其後逮二皇之世,演八會之文,為龍鳳之章,拘省雲篆之迹,以為順形梵書,分破二道,壞真從易,配別本支,乃為六十四種之書也,遂播之于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,各各取其篇類,異而用之,音典雖均,蔚跡隔異矣。校而論之,八會之書,是書之至真,建文章之祖也;雲篆明光,是其根宗所起,有書而始也。今三元八會之書,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也;雲篆明光之章,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。爾乃見華季之世,生造亂真,共作巧末,趣徑下書,皆流尸濁文,淫僻之字,捨本效假,是囂穢死邊耳。
蔣注唐・道書《法苑珠林》遊學部第八召師部第二:夫神理無聲,因言辭以寫意。言辭無跡,緣文字以圖音。故字為言蹄,言為理筌,音義合符,不可偏失。是以文字應用,彌綸宇宙,雖跡繫翰墨,而理契乎神。昔造書之主,凡有三人。長名曰梵,其書右行。次曰佉盧,其書左行。少者蒼頡,其書下行。梵、佉盧居於天竺,黃史蒼頡在於中夏。梵、佉取法於淨天,蒼頡因華於鳥跡。文書誠異,傳理則同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式魚反頁碼第250頁,第1行,第1字述
箸也。從聿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著於竹帛曰書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商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67頁,第3字許惟賢第210頁,第5字
箸也。
段注此琴禁,𡔷郭之例。以曡韵釋之也。敘目曰:箸於竹帛謂之書。書者,如也。箸於竹帛。非筆末由矣。
从聿。者聲。
段注商魚切。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書,[箸]也;者古讀祖。
白话解释
书,把文字刻划或写画在竹简上。字形采用“聿”作边旁,采用“者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「書」字,上從聿,像以手執筆之形,為筆之本字,表示書寫的意思;下為「者」,表示音讀,戰國文字與篆文,並與金文同,但將「者」省成形「曰」。《說文‧聿部》:「書,箸也。从聿、者聲。」聿即筆,表示以手執筆,著於竹帛,本義為書寫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书」。
書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82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53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4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17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17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13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672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0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4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3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11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522頁【補遺】第1652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44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0頁【崇文】第9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54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19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35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503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318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