菽字详情

shūㄕㄨ
艹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+83FD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艹部

11画

8

14画 (菽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AHIC

TYFE

EIKX

44947

5486

6136

U 83FD

横、竖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捺

菽字概述

〔菽〕字拼音是(shū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菽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叔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菽〕字仓颉码是TYFE,五笔是AHIC,四角号码是44947,郑码是EIKX,中文电码是5486,区位码是6136

〔菽〕字的UNICODE是U+83F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789,UTF-32:000083FD,UTF-8:E8 8F BD。

〔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752

〔菽〕字异体字是𦬱𦭊𦯂

汉字解释

shūㄕㄨ

基本解释

豆的总称。~水(泛指粗茶淡饭,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,如“~~承欢”)。~麦。~粟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豆类的总称。
beans;
尗,豆也。象菽豆生之形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按,象戴种而出之形,下其根也。一,地也。指事。菽草之难杀者也。 —— 《汉书·五行志》菽者稼最强。古谓之尗,汉谓之豆,今字作菽。菽者,众豆之总名。然大豆曰菽,豆苗曰霍,小豆则曰荅。”
2.——《春秋·考异郵》
中原有菽,小民采之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俗孝家家供菽水。 —— 陆游《湖堤暮归》
菽水(指豆和水,指菲薄的饮食,形容生活的清苦;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);菽水藜藿(粗茶淡饭。藜藿:野菜;豆叶);菽乳(即豆腐);菽麦(大豆和麦);菽麦不分(豆、麦不分。亦指是非、好坏不分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88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1040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8頁,第23

唐韻》、《韻會𡘋式竹切,音叔。物理論》:衆豆之總名。詩・豳風》:禾麻菽麥。春秋・定元年》:隕霜殺菽。【註】大豆之苗。儀禮》〔註〕: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。

又,《唐韻古音》:式沼反。詩・豳風》「烹葵及菽」,叶下棗韻。

又,《篇海》:子了切。集韻》:通萩。詳萩字註。

》疏亦作叔,《廣韻》同「尗」。
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0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49

《儀禮註》王公熬豆而食,曰啜菽。

謹按儀禮註無此文,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。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。

注解

〔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菽〕字拼音是sh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叔

〔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ū] ⑴ 豆的总称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子寮切頁碼24頁,第17

茮茮莍。从艸尗聲。

附注徐鍇繫傳:「《說文》無椒字,豆菽字但作木,則此茮為椒字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煎昭反頁碼90頁,第3行,第2

茮茮莍。從艸尗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茮樧醜其實莍。今《說文》無椒字。豆菽字但作尗,則此茮爲椒字也。椒性叢生,如薔薇之屬,非木也。故從艸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子寮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46頁,第2許惟賢63頁,第7

茮茮莍也。

段注此三字句。茮莍葢古語。猶詩之椒𦕼也。單呼曰茮。絫呼曰茮莍,茮𦕼。《唐風》:椒𦕼之實。毛曰:椒𦕼,椒也。《釋木》曰:椒,榝,醜莍,檓,大椒。《神農本艸經》有蜀椒。又有秦椒。

从艸。

段注《爾雅》、《本艸》、陸疏皆入木類。今驗實木也而《說文》正從艸。此沿自古籒者。凡析言有艸木之分統言則艸亦木也故造字有不拘爾。

尗聲。

段注子寮切古音在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即椒(後人所造)字。

即椒之正字,椒係俗字,《說文》所無。

即椒字,椒係後人所造。

茮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74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73頁
4說文校箋第32頁,第17字
5說文考正第27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97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85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6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8頁,第30字
11標注說文第31頁,第18字
12說文注箋第27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697頁【補遺】第16233頁
14通訓定聲第113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3頁【崇文】第329頁
16說文句讀第95頁
17章授筆記第42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67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79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