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字详情
舒
舒字概述
〔舒〕字拼音是(shū),部首是舌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舒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舍、予”,五行属金。
〔舒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舍,从予,予亦声。本义是伸展,舒展。
〔舒〕字仓颉码是ORNIN,五笔是WFKB86,WFKH98,四角号码是87622,郑码是ODXI,中文电码是5289,区位码是4270。
〔舒〕字的UNICODE是U+821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298,UTF-32:00008212,UTF-8:E8 88 92。
〔舒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707,属常用字。
〔舒〕字反义词是卷,异体字是忬、紵、𨥤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舌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09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07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76頁,第11字
音《廣韻》:商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商居切,𡘋音書。《說文》:伸也。《博雅》:舒,展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舒,勃展也。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舒勃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緩也、遲也、徐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舒,敘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王舒保作。【傳】舒,徐也。【釋文】舒,序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君子之容舒遲。【疏】舒遲,閒雅也。《淮南子・原道訓》:柔弱以靜,舒安以定。【註】舒,詳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緒也。【註】又爲端緒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散也、開也。
义又,國名。《詩・魯頌》:荆舒是懲。【疏】舒,楚之與國。《春秋・僖三年》:徐人取舒。【註】舒國,今廬江舒縣。《韻會》:唐置舒州,宋攺安慶府。又,《左傳・襄二十三年》:明日將復戰,期于壽舒。【註】壽舒,莒地。
义又,姓。唐舒元興。
义又,鼎名。《左傳・定六年》:文之舒鼎,成之昭兆,定之鞶鑑。【疏】舒鼎,鼎名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月御謂之望舒。《抱朴子・喻蔽卷》:羲和昇光以啟旦,望舒曜景以灼夜。
义又,《禮・內則》:舒鴈翠,鵠鴞胖,舒鳧翠。【註】舒鴈,鵝也。舒鳧,鶩也。
音又,《韻會》:通作荼。《史記・建元以來侯表》:荆荼是徵。【註】荼,音舒。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弓人斷日必荼。【註】荼,讀爲舒。古文舒荼假借字。
音又,《五音集韻》:羊如切 —— 與豫同。《晉書・地理志》:豫,飾也。言稟中和之氣,性理安舒。舒讀作豫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商支切,音詩。〈越采葛婦歌〉:增封益地賜羽奇,几杖茵蓐諸侯儀;羣臣拜舞天顏舒,我王何憂不能移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下 部首:舌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7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5頁,第13字
《周禮・冬官考工記》弓人斷日必荼。
謹照原文斷日改斵目。
《五音集韻》羊如切。與豫同。
謹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。
注解
〔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舌部。
〔舒〕字拼音是sh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舍、予。
〔舒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舍,从予,予亦声。本义是伸展,舒展。
〔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ū] ⑴ 展开,伸展⑵ 从容,缓慢⑶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傷魚切頁碼第125頁,第5字續丁孫
舒
伸也。从舍从予,予亦聲。一曰舒,緩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式魚反頁碼第324頁,第1行,第1字述
伸也。從舍予聲。一曰舒緩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傷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37頁,第1字許惟賢第285頁,第2字
伸也。
段注經傳或假荼。或假豫。
从予。
段注物予人得伸其意。
舍聲。
段注此依鍇本。今鍇本作從舍予聲者,淺人不知舍之古音而改之也。傷魚切。五部。
一曰舒緩也。
段注此與《糸部》紓音義皆同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从余,詞之舒也,則舒同余,予亦我稱,則予又同余;其實只有余字。今舒、卷相反對,在古恐只有予、幻字相反對而已。
字形解说
金文及戰國文字字形皆為從予、余聲。「予」為給予,由此至彼,引申而有擴展的意思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伸展有關;「余」為舒緩的語氣,引申而有舒徐、舒展之意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金文、戰國文字作上余下予之形構,篆文或將「」、「
」省略下部之「
」、「
」成一「
」,又與上部之「余」相合而誤作「舍」,成為從予、舍聲之形。「舍」為房屋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皆與篆文同形。在六書中,金文及戰國文字屬於形聲兼會意,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。
舒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47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30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5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64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56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54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56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25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0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98頁,第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0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3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341頁【補遺】第1665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63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29頁【崇文】第13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8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70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330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12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