杳字详情

yǎoㄧㄠˇ
木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+6773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木部

8画

4

8画 (杳)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SJF

DA

FKVV

40609

2641

7235

U 6773

横、竖、撇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

杳字概述

〔杳〕字拼音是(yǎo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杳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日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杳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上为“木”,下为“日”,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,天色已昏暗。本义是昏暗。

〔杳〕字仓颉码是DA,五笔是SJF,四角号码是40609,郑码是FKVV,中文电码是2641,区位码是7235

〔杳〕字的UNICODE是U+677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83,UTF-32:00006773,UTF-8:E6 9D B3。

〔杳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877

〔杳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yǎoㄧㄠˇ

基本解释

无影无声。~无音信。~然无声。~如黄鹤(喻人或物全无踪影)。
幽暗,深广。~渺。~冥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会意。上为“”,下为“”,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,天色已昏暗。本义:昏暗。
2.同本义。
gloomy;
杳,冥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杳旭卉兮。 —— 扬雄《甘泉赋》。注:“深远也。”独驰思乎杳冥。 —— 傅毅《舞赋》杳冥冥兮羌昼晦,东风飘兮神灵雨。 —— 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杳杳冥冥(昏暗幽远);杳蒙(迷茫,模糊不清)
3.幽深。
deep and serene;
眴兮杳杳,孔静幽默。 —— 《楚辞·屈原·九章·怀沙》
杳杳(幽暗深远的样子);杳然(幽深的样子);杳昧(深幽隐晦)
4.渺茫;深远;高远。
remote;
杳不知所之也。(杳,深远没有尽头,这里表听不到声音,今有成语:“杳无音信”。之:到。) 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奇秀深杳。 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杳远(渺茫遥远)
5.消失,不见踪影 。
without a trace;
杳无影响(毫无音讯);杳沉(消失,渺茫无踪);杳绝(消失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28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513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459頁,第10

唐韻》:烏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伊鳥切,𡘋音窅。說文》:冥也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日杳杳而西匿。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日晡則反景上照於桑榆,故杳字日在木下。

又,《玉篇》:深廣貌。管子・內業篇》:杳乎如入於淵。

又,叶委羽切,迂上聲。王逸〈九思〉:意逍遙兮欲歸,衆穢盛兮杳杳;思哽饐兮詰詘,涕流瀾兮如雨。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8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24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烏切,𠀤音窅。

謹照原文烏改鳥。

注解

〔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杳〕字拼音是yǎ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日

〔杳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上为“木”,下为“日”,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,天色已昏暗。本义是昏暗。

〔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ǎo] ⑴ 无影无声⑵ 幽暗,深广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烏皎切頁碼186頁,第13

杳冥也。从日在木下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莫為日且冥,杳則全冥矣。由莫而行地下,而至於榑桑之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倚了反頁碼466頁,第5行,第1

杳冥也。從日在木下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烏皎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008頁,第3許惟賢444頁,第7

杳冥也。

段注冥,窈也。𦱤爲日且冥。杳則全冥矣。由𦱤而行地下,而至於榑桑之下也。引伸爲凡不見之偁。

從日在木下。

段注烏皎切。二部。

白话解释

杳,即“冥”,天黑。字形采用“日”作边旁,像太阳落在树丛下方。

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67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474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368頁
4說文校箋第234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30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81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421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09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88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45頁,第15字
11標注說文第233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187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947頁【補遺】第16881頁
14通訓定聲第122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87頁【崇文】第1945頁
16說文句讀第737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85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75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