栝字详情

guāㄍㄨㄚtiǎnㄊㄧㄢˇ
木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+681D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木部

10画

6

10画 (栝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STDG

DHJR

FMI

42964

8552

7273

U 681D

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

栝字概述

〔栝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uā、tiǎn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栝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舌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栝〕字仓颉码是DHJR,五笔是STDG,四角号码是42964,郑码是FMI,中文电码是8552,区位码是7273

〔栝〕字的UNICODE是U+681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653,UTF-32:0000681D,UTF-8:E6 A0 9D。

〔栝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456

〔栝〕字异体字是𣐸

汉字解释

1guāㄍㄨㄚ

基本解释

古书上指桧树。
箭末扣弦处。箭~。矢~。
多年生草本植物,爬蔓,果实椭圆形。根和果实均可入药。通称“栝楼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箭末扣弦处。
the pointed end of an arrow;
其发若机栝。 —— 《庄子·齐物论》故铭其栝曰:“肃慎氏之贡矢。” —— 《国语·鲁语下》
箭栝。
2.栝蒌 Mongolian snakegourd。即栝楼。
3.另见 kuò;tiǎn。

2tiǎnㄊㄧㄢˇ

基本解释

拨火棍。

3kuòㄎㄨㄛˋ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箭末扣弦处。
end of arrow;
弓无弦,箭无栝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》
2.另见 guā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4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522頁,第19

標點整理本: 第468頁,第12

唐韻》:他念切,𣸸去聲 —— 與𣕊同。說文》:炊竈木也。或作𣐸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他點切,音沗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類篇》:木杖也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古活切,音括。廣韻》與檜同,柏葉松身。

又,《集韻》:古外切,音檜 —— 義同。書・禹貢》:杶幹栝柏。栝同「桰」。〇【按】《今文尚書》皆作栝字,《說文》从𠯑

注解

〔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栝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uā、t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󰐦

〔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uā] ⑴ 古书上指桧树。⑵ 箭末扣弦处⑶ 多年生草本植物,爬蔓,果实椭圆形。根和果实均可入药。通称“栝楼”。 [tiǎn] ⑴ 拨火棍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他念切頁碼191頁,第21

栝炊竈木。从木舌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當从甛省乃得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他念反頁碼486頁,第4行,第1

栝炊竈木。從木舌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添竈木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他念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056頁,第1許惟賢465頁,第5

栝炊竈木。

段注今俗語云竈㮇是也。《廣韵》云:㮇,火杖。𣐸㮇古今字也。

從木。舌聲。

段注臣鉉等曰:當從甛省乃得聲。按徐說非也。栝甛銛等字皆從㐁聲。㐁見《𧮫部》。轉寫譌爲舌耳。他念切。七部。

栝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78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490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378頁
4說文校箋第244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36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838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1476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19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38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49頁,第29字
11標注說文第242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1946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6143頁【補遺】第16907頁
14通訓定聲第54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08頁【崇文】第2029頁
16說文句讀第767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93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8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