殕字详情
殕
歹部
共12画
左右结构
U+6B95
CJK 基本汉字
殕字概述
〔殕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fǒu、bó),部首是歹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殕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歹、咅”。
〔殕〕字仓颉码是MNYTR,五笔是GQUK,四角号码是10261,郑码是ARSJ,中文电码是2996。
〔殕〕字的UNICODE是U+6B9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541,UTF-32:00006B95,UTF-8:E6 AE 95。
〔殕〕字异体字是踣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39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81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0頁,第41字
音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𡘋方九切,音缶。《博雅》:敗也、腐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:芳武切;《集韻》:斐父切,𡘋音撫 —— 物敗生白曰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奉甫切,音父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玉篇》:步北切;《集韻》:鼻墨切,𡘋音蔔 —— 與踣同,斃也、僵也。《左傳・襄十四年》:譬如捕鹿,晉人角之,諸戎掎之,與晉踣之。亦作殕。杜光庭《錄異記》:趙鷰奴,長三尺餘,或拜跪跳躍倒踣於地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愛黑切,音餩 —— 殪,殕也,義同。
注解
〔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殕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ǒu、b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歹、咅。
〔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ǒu] ⑴ 东西腐败生长白膜。㈡ [bó] ⑴ 跌倒,倒毙:“尔看门外饥饿者,往往僵~填渠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