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字详情

沿

yánㄧㄢˊ
氵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+6CBF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氵部

8画

5

9画 (沿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MKG 86 、 IWKG 98

ECR EHNR

VQJ

37161

3116

4956

U 6CBF

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横折折/横折弯、竖、横折、横

沿字概述

〔沿〕字拼音是(yán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沿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㕣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沿〕字仓颉码是ECR EHNR,五笔是IMKG86,IWKG98,四角号码是37161,郑码是VQJ,中文电码是3116,区位码是4956

〔沿〕字的UNICODE是U+6CB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839,UTF-32:00006CBF,UTF-8:E6 B2 BF。

〔沿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250,属常用字

〔沿〕字异体字是𡵴

汉字解释

沿

yánㄧㄢˊ

基本解释

顺着,照着。~岸(靠近江、河、湖、海一带的地区)。~海(靠海的一带)。~街。~途。~线。
因袭相传。~革(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)。~习(因袭历来的习惯)。相~成习。~袭(依照旧例行事)。~用。
边。边~。坑~。河~。
在衣服等物的边上再加一条边。~个边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同本义。
float downstream; flow with the stream;
王沿夏,将欲入 鄢。 —— 《左传》沿于江海,达于 淮泗。 —— 《书·禹贡》
沿溯(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);沿涉(顺流而行);沿流(顺流而下)
2.遵循;因袭。
follow(street, tradition, pattern);
五帝殊时,不相沿乐,三王异世,不相袭理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
沿袭(遵循旧制);世代相沿;相沿成习;沿习(因袭;向来因循的习惯);沿惯(依照惯例)
3.顺着衣物的边再镶上一条边 。
trim(with tape, ribbon, etc.);
沿鞋口。
名词
1.边(多用在名词后) 。
edge; border;
边沿;前沿。
2.某物的边缘 。
edge;
炕沿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46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614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562頁,第2

唐韻》:與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專切,𡘋音鉛。說文》:沿,緣水而下也。書・禹貢》:沿于江海。【傳】順流而下曰沿。

又,循也。禮・樂記》:禮樂之情,故明王以相沿也〔「情」下脫一「同」字。《禮・樂記》:禮樂之情同,故明王以相沿也〕【註】沿猶因述也。【疏】謂因而更攺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沇,古作沿,卽沿字。註詳四畫。俗作㳂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5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4頁,第30

《樂記》禮樂之情,故明王以相沿也。

謹照原文情下增同字。

注解

〔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沿〕字拼音是y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㕣

〔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án] ⑴ 顺着,照着⑵ 因袭相传⑶ 边⑷ 在衣服等物的边上再加一条边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專切頁碼370頁,第27

沿

異體沿

沿緣水而下也。从水㕣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王沿夏。」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有作『㳂』者,此隸變之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與川反頁碼907頁,第7行,第2

沿縁水而下也。從水㕣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王沿夏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㕣音兗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221頁,第2許惟賢966頁,第8

沿緣水而下也。

段注《禹貢》。沿于江海。達于淮泗。鄭本沿作松。字之誤也。馬本作均。依今文尚書也。均者,沿之假借字。如《三年問》反巡過其故鄉,《荀卿》巡作鉛。假鉛爲巡。其理一也。

从水。㕣聲。

段注與專切。十四部。㕣古文沇。

《春秋傳》曰:王沿夏。

段注《左傳》昭十三年曰:王沿夏。將欲入鄢。

白话解释

沿,顺着河流漂向下游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”是声旁。《春秋传》上说:“王法沿袭夏朝。”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形構從水、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聲,表示音讀。楷定作沿。規範字作「沿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沿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33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936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06頁
4說文校箋第483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442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61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74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48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36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92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467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391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014頁【補遺】第17672頁
14通訓定聲第323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971頁【崇文】第3881頁
16說文句讀第1579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5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030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