澆字详情

jiāoㄐㄧㄠ
氵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+6F86 CJK 基本汉字

氵部

15画

12

16画 (澆)

左右结构

IFFQ

EGGU

VBBG

34112

U 6F86

点、点、提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澆字概述

〔澆〕字拼音是(jiāo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5画

〔澆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堯”。

〔澆〕字仓颉码是EGGU,五笔是IFFQ,四角号码是34112,郑码是VBBG

〔澆〕字的UNICODE是U+6F8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550,UTF-32:00006F86,UTF-8:E6 BE 86。

〔澆〕字异体字是𣴹𣷝𣻏𤀴

汉字解释

jiāoㄐㄧㄠ

基本解释

见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51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651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599頁,第33

唐韻》:古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堅堯切,𡘋音驍。說文》:𣵽也。一曰薄也。後漢・循吏傳》:澆淳散樸。

又,姓。明總兵澆彧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力交切,音聊 —— 水洄洑貌。王逸《楚辭註》:回波爲澆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:五弔切;《集韻》:倪弔切,𡘋音顤 —— 人名,寒浞子。

又,《集韻》:魚到切,音傲 —— 義同。

或作𣻏

注解

〔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澆〕字拼音是j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堯

〔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o] ⑴ 见“浇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堯切頁碼374頁,第18

澆𣵽也。从水堯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堅蕭反頁碼916頁,第5行,第1

澆沃也。從水堯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堯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249頁,第2許惟賢978頁,第9

澆𣵽也。

段注沃爲澆之大。澆爲沃之細。故不類廁。凡醲者,澆之則薄。故其引伸之義爲薄。《漢書》循吏傳。澆淳散樸。

从水。堯聲。

段注古堯切。二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𣵽音義同。今𣵽(酒又加酒也)引申為厚,澆(酒加水也)引申為薄。

澆薄。

白话解释

浇,用汤汁泡饭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尧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之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堯聲,表示聲音。楷定作澆。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浇」。

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41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949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714頁
4說文校箋第493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447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639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78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55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393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295頁,第23字
11標注說文第474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96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135頁【補遺】第17690頁
14通訓定聲第1209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83頁【崇文】第3929頁
16說文句讀第1604頁
17章授筆記第464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16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43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