琏字详情

liǎnㄌㄧㄢˇ
王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740F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王部

11画

7

16画 (璉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LPY

MGYKQ

CWHE

14135

8834

7186

U 740F

横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撇折、横、竖、点、横折折撇、捺

琏字概述

〔琏〕字拼音是(liǎn),部首是王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琏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王、连”或“、连”,五行属火。

〔琏〕字仓颉码是MGYKQ,五笔是GLPY,四角号码是14135,郑码是CWHE,中文电码是8834,区位码是7186

〔琏〕字的UNICODE是U+740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711,UTF-32:0000740F,UTF-8:E7 90 8F。

〔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713

〔琏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liǎnㄌㄧㄢˇ

基本解释

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an ancient vessel for broomcorn millet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瑚琏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动词
通“”。连接 link; joint; connect又宏琏以丰敞。——何晏《景福殿赋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70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741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692頁,第27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力展切,音輦。說文》本作槤,瑚槤也。从木,連聲 —— 或作璉。禮・明堂位》:夏之四璉,殷之六瑚,周之八簋。論語》:瑚璉也。【註】宗廟中黍稷器。

又,《集韻》:陵延切 —— 與連同。詳辵部連字註。

注解

〔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

〔璉〕字拼音是l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連

〔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iǎn] ⑴ 见“琏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里典切頁碼190頁,第11

槤瑚槤也。从木連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璉,非是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里典反頁碼480頁,第5行,第1

槤瑚槤也。從木連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書傳》:夏之四璉;殷之六瑚;周之八簋。《周禮・考工記》「夏人上匠;殷人上梓;周人上輿」注曰:「上,尊也。湯放桀疾,禮樂之壊而尊梓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力展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045頁,第1許惟賢460頁,第4

槤胡槤也。

段注胡各木作瑚。今正。瑚雖見《論語》、《禮記》。然依《左傳》作胡爲長。《明堂位》曰:有虞氏之兩郭。夏后氏之四璉。殷之六瑚。周之八簋。而苞注《論語》曰:瑚璉者,黍稷器也。夏曰瑚。商曰璉。周曰簠簋。杜注左云:夏曰瑚。周曰簋。孔沖遠云:包鄭等注《論語》,賈服等注《左傳》,皆云:夏曰瑚。杜亦同之。或別有所據。或相從而誤。按此非相從而誤。漢人所據戴記不同也。璉當依許從木。據《明堂位・音義》本作四連。《周禮》、《管子》以連爲輦。韓勅《禮器》碑。胡賛器用。卽胡連也。《司馬法》。夏后氏謂輦曰余車。殷曰胡奴車。周曰輜輦。疑胡輦皆取車爲名。

從木。連聲。

段注里典切。《廣韵》力展切。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瑚槤。段改為胡,是也,漢碑作胡連,胡或為䀇之借,猶言䀇輦也。

槤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75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486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376頁
4說文校箋第241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234頁,第21字
6說文今釋第831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46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16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2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48頁,第23字
11標注說文第24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192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091頁【補遺】第16901頁【後編】第14710頁
14通訓定聲第306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502頁【崇文】第2005頁
16說文句讀第760頁
17章授筆記第248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917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585頁,第7字